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8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6-1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四诊举例/望形态/望呼吸

  望形态,在第六条上,是望的呼吸的形态,来辨别它的病位,是在上、在下,以及疾病的预后吉凶顺逆,这是个三类条文。

《金匮要略》“6.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这是在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疾病,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涉及到了肺、脾、肾,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讲到的治病应该,“当分缓急”,那么,
* “急则治其标”的话,应该治那里?治肺。
* “缓则治本”呢?要本于肾。
* 如果治脾的话呢,正好是什么呀?是其制所以在,他特别注意治本,本就是脾肾。

  像气管炎,冬病夏治,这个我们讲《痰饮》篇的时候要说,这是在治法上。

   那么在辨别上,你怎么能知道它是肾不纳气,还是肺气壅盛啊?

”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 这个实际上是一个辨其病位的举例,当然得是实证才能够采取下法,使气机通畅,定喘。
   要是脾虚的话,你用下法可以吗?那是绝对禁忌,所以这个辩证首先得辨别属性,辨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我倒是看到哮喘非常严重的时候,紧急的情况下,给他扎足三里穴,上病下取,而且有补脾的作用,能够缓解,有定喘作用,这就是中医的理论的特殊性,谁能想到上面喘的“呼哧呼哧”的,就是吸不进气。你一针刺足三里,就能马上给他缓解下来,这个道理就在“上病下取”而且我说,治本治在脾。

   这个我是通过望形态,你要是只看这个条文,就好像意义不大了,而且很费解。我现在这么举一个例子,你就觉得它临床是很有意义的,我觉得,关键是在辨什么呢?

   比方说,
“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

“在上焦这,其吸促”- 就是个喘。

“在下焦者,其吸远” - 在下“吸远”的话,就是病在下焦,是肾不纳气了。

“此皆难治”- 这样的“吸远”和“吸促”它为什么说它难治,因为它实际上涉及到肾不纳气,元气衰竭。

“呼吸动摇振振者”- 甚至于它不仅是身体动摇,而且不可远行,身体还瘦削,这都是肾不纳气的一些临床体征,这个,将来我们讲《虚劳》篇,还要细讲。
   所以他把这个难治的证,要区别病位的上下,而其预后,和治疗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是常识性的,我就点到这就行了。

   这个第六条,是个三类条文,一般了解。就是根据它呼吸的形态,来决定病位的上、中、下。来判断它的预后及凶吉顺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