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实例(4):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工学一体化 2018-06-17


  这一篇不是我的原创。作者是我的夫人杨文菊老师。
  多年来,我一直在做着教学改革。她受我影响,没有进到“没有办法”的麻木中去,与此同时,不得不经历着主动变革中总会伴随的迷茫和苦楚。由于几件我可能都接受不了的外部事件的影响,她一度说随大流算了。我知道她不甘心,有时也为自己把家人“拉下水”而愧疚,最终选择了陪伴者的立场,由她自己调整。
  令我惊喜的是,在这个学期,她的状态回来了。几道坎过了以后,内心成长了,能够做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在试探中前行。她开始在行动上接受我的建议,用写作的方式记录自己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以此在实践中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发现自己的不平常。
  这一篇博文(点“查看原文”)记录了她在英文写作的教学中,连续三次迭代作文提纲的验收、交流中采用的方案。我建议把原始的版本也写出来,现在最满意的作为v1.0版,最后,她写出的是v0.1/v0.2/v0.3三个版本,这个心态超好哈。
  下面看原文。



背景


  这两周的写作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列文章的提纲和完成一篇作文。前几次课的效果都不理想,不但耗费的时间比较长,有的小组无法完成列提纲的任务,更别提写作文了。

v0.1


  座位时随意的,只要和自己的组员在一起就好。课堂给他们十分钟,让他们小组讨论提纲形式、内容、需要遵循的规则 。我带领他们重复文章的提纲是什么样子、注意事项,就开始布置作文题目。让他们以小组的为单位完成提纲,提纲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写作文。结果是学生们带着他们的提纲一次又一次地找我验收,我指出其中的问题,让他们继续修改,直到合格。我讲得辛苦,同样的话不得不一次次地重复,因为每次只讲给一人听,也不知道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总之收效甚微。每次下课时,四个平行班里面,平均只有一半的小组最终完成任务,剩下的一半呢,估计是没有掌握方法,总之无法完成任务。

v0.2


  

        开始上课前我告诉他们,因为课堂活动的需要,他们这节课需要按照分组时的位置来坐。课堂首先给他们十分钟,让他们小组讨论提纲形式、内容、需要遵循的规则 。同时告诉他们,每个组员都要做好讲解的准备。接着,我随机抽出每组的一名组员,出去讲授给后面一组的成员(第一组讲给第二组,第二组组讲给第三组,第三组讲给第四组……),该组成员若有听不懂的地方,尽管可以提问,直到弄明白提纲怎么列为止,限时五分钟。由于大部分讲解员无需离开座位,看出来不少的讲解员不是很投入,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当时就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就及时提醒了他们,让他们动起来,一定要确保学员的收听效果。这个活动结束后,问他们都明白了如何列提纲?他们都给了肯定的回答。我告诉他们开始列提纲,并且讲明白了他们应该确保让所有地组员都可以讲明白提纲,因为我会随机抽取组员来找我验收。这个班的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地好些了,所有小组到下课时都完成了合格的提纲。


v0.3


  开始上课前我告诉他们,因为课堂活动的需要,他们这节课需要按照分组时的位置来坐。课堂首先给他们十分钟,让他们小组讨论提纲形式、内容、需要遵循的规则 。同时告诉他们,每个组员都要做好讲解的准备。接着,我随机抽出每组的一名组员,出去讲授给别的小组的成员(第一组到第四组,第二组到第五组,第三组到第六组…… ),该组成员若有听不懂的地方,尽管可以提问,直到弄明白提纲怎么列为止,限时五分钟。由于大部分必须要离开座位,效果明显好了。这个活动结束后,让他们打开“蓝墨云班课”完成一个调查问卷,看他们是否对整个过程感到满意。调查的结果不错:七十七名同学中,只有四名同学不满意。然后,我告诉他们开始列提纲,讲明了他们应该让所有地组员都可以讲明白提纲,因为我会随机抽取组员来找我验收。这个班这次的作业完成情况明显地好些了——百分之九十的小组在二十分钟之内验收合格,不少的小组是一次验收就通过的。我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但还不是最理想的。第一,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尽快学会列提纲。第二,希望他们能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反思和感想


  今天听鲁华章老师讲P=p-i(一个人的成就P,取决于他的潜力p减去干扰i) 。一个人的成就,取决于他/她的抗干扰能力。一个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要去挖掘背后的原因,而是应该面向未来,尽力朝着自己的远景走去。作为老师,在学生有不好的表现的时候,不必分析背后的原因,比如学生为何今天情绪低落?为何作业完成的不好?而是应该想办法让他们情绪高涨起来。想办法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老师,你不再是知识的容器,因为科技的进步,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何必让学生一棵树上吊死?老师,你备课,不仅要备内容(这要简单得多),更要备如何来让你的学生获取到你的知识(大有文章可做)。老师,应该是火种,应该是点燃火炬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讲授知识,运用知识。老师,你得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因为你是和年轻人在一起,你必须拥抱和永保青春,永远不满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