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孔子一生的修炼,都浓缩在这个字里!

 一堂国学 2021-04-15

子贡是孔子的高徒,而且是可以与卫国国君分庭抗礼的大商人,他富可敌国、多才雄辩,独立思考能力超强。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

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论语·里仁》里,曾子也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是忠于自我,“恕”是宽待他人。

先有内心的中正,才能听从内心的声音而正确的为人处世,所以“恕”字是“如心”,如来、初心。

《孔子家语》记载了一个“子路治蒲”的故事:

子路是孔门72贤之一,武功高强、政见卓越,有侠义之风。他在卫国担任大夫的时候,卫国国君派他到蒲邑做了个县委书记。

可是怎样当好这个地方父母官,子路心里没底,于是就去求教老师孔子。

孔子说:“你觉得蒲邑这个地方怎么样啊?”

子路答:“听说这里壮士很多,又很难治理。”

孔子说:“你说得不错,我教你十二个字,只要你照着做,就能治理好。”

子路答:“请老师明示。”

孔子说:“要谨记'恭而敬,宽而正,爱而恕,温而断’这12字方针。

只要你做到'恭而敬’,就可以震慑住勇猛刚烈的义士;你做到'宽而正’,就可以笼络有钱有势的豪强地主;你做到'爱而恕’,就可以容忍困顿有难的人;你做到'温而断’,温和而又果断,就会降伏奸诈邪恶的人。这样你施政就不难了。”

子路依法实施,结果蒲县三年大治。

很多人以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而《说文解字》对“恕”字的解释是“恕,仁也。”可见,恕,就是仁。

《傳曰》仁者,必恕而後行也。

“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故显名存于今,是之谓公。”——《说苑·至公》

忠恕仁义,公道人心。“恕”字连接了孔子的为人处世、施政为公的思想,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