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角鲂池塘养殖的日常管理和养殖效益

 seeds个人图书 2018-06-18

一、池塘条件

示范培育池总面积2.2公顷,为普通养鱼池,单池面积0.37~0.43公顷,进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5~20厘米,保证养殖水深1.6~1.8米。养殖水源为浦阳江水,水质符合“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各池分别配备3千瓦叶轮式增氧机一台。

二、池塘准备

在投放鱼种前对培育池塘进行清整消毒。清除过多淤泥,每亩池塘用生石灰50千克进行干法清塘消毒。一周后蓄水80厘米,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并适当施肥培育水质,调节水体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三、鱼种放养

三角鲂鱼种系原种场培育、规格为4厘米/尾左右的原种F1代夏花鱼种,放养密度12万~15万尾/公顷,累计放养30万尾。为提高池塘综合养殖效益,培育池分别套养规格为4~8尾/千克的花鲢、白鲢老口鱼种100尾/公顷、150尾/公顷和规格为4~5厘米/尾的花鲭夏花鱼种1.5万尾/公顷。所放鱼种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灶。

四、饲料投喂

1,饲料选择 饲料为普通鱼用颗粒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30%~35%。

2.投饵驯化 每只试验池设一台投饵机,投饵机通过栈桥伸入池中2米,利于投喂喷洒均匀。驯化投饵在鱼下塘3天后进行,初始用破碎料,每次投饵前先开启投饵机3~5分钟,之后按5千克/次的饲料量投喂,每天驯食投喂3次,每次开机20~30分钟,如此反复,约7~10天后三角鲂便形成定点摄食的习惯。

3.投饵管理 养殖全程采用定时、定点投饵。日投喂2次,一般在每天上午7∶30~9∶00、下午4∶30~6∶ 00,饲料日投喂量占池塘鱼载量的0.5%~3.5%,期间主要视鱼的生长、吃食情况、水质及天气变化等灵活掌握,每次投喂至鱼体基本不来抢食为止,一般掌握时间在60分钟左右。

五、水质调整

1,水位控制 在鱼种放养时池塘水深控制在80厘米左右,以后逐渐加深,至7月中旬池水深保持在1.6~ 1.8米。

2.水质管理 整个养殖过程保持池塘水质“新、活、爽”,池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7月下旬开始,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养殖池隔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10厘米左右;8~10月份,鱼体摄食量大,投饵量及鱼体排泄量大,每半月用生石灰150~225千克/公顷化浆全塘泼洒一次。

3.适时增氧 根据池水溶解氧变化规律和天气、水质情况,科学使用增氧机增氧。7月底开始,晴天坚持凌晨开增氧机,同时晴天午后开机1~2小时,如遇天气闷热或突变、阴雨天时及时开启增氧机以补充水体溶氧。

六、日常管理

1.病害防治 9、10月份为防止出血病发生,各池可定期投喂水产用氟苯尼考药饵,每日一次,每次用氟苯尼考50克,3天为一个疗程,同时隔天洒投池塘底改制剂一次,连续施投三次,以改善池塘底质。

2.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和夜间巡塘,观察鱼群活动情况、水色与天气变化及鱼是否有浮头迹象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七、结果

1.养殖效果 各培育池鱼种于2009年12月20日至2010年1月10日起捕出售。根据渔获物统计:三角鲂冬片鱼种规格16~22尾/千克,养殖平均成活率89.2%,平均产量7552.5千克/公顷;花白鲢成鱼平均规格1.25~1.75千克/尾,平均产量367.5千克/公顷;花骨冬片鱼种规格30~35尾/千克,养殖平均成活率67.6%,平均产量286.5千克/公顷;全程累计投喂配合饲料27.8吨,平均饲料系数1.67。

2.生产效益

(1)生产总支出。三角鲂、花骨夏花鱼种500元/万尾,花鲢、白鲢冬片鱼种分别8元/千克、4元/千克,累计苗种费17190元;配合饲料平均单价3700元/吨,累计饲料费102860元,人工费40000元,塘租金15000元/公顷,累计塘租费33000元,水电、药品及其他10000元,累计总支出203050元。

(2)生产总收入。 三角鲂和花骨冬片鱼种售价分别为17元/千克和30元/千克,实现销售额282463.5元和 18909元;花白鲢成鱼平均售价6.5元/千克,实现销售额5255.5元;累计实现总销售额306628元。

(3)养殖效益分析。净利润103578元,单位净利润47080.9元/公顷,投入产出比1∶1.5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