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极简主义」才能活出生活的真意?

 正心正举 2021-04-07

很多网友好奇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是不是从不洗澡,一直都不换衣服啊?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扎克伯格曾在Twitter中曝光了一张他的衣橱照,并配有「假期结束后第一天上班,我该穿什么呢?」的文字。

扎克伯格推特截图

衣橱里挂满了数件浅灰色T恤与数件深灰色连帽衫,再无其他衣物。这并不是作秀,身价数百亿美元的扎克伯格向来如此。

毫无疑问,扎克伯格是「极简主义生活」的忠实倡导者。

扎克伯格与妻子

提到「极简主义生活」的拥护者,还必须提到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他用一生彻底执行了极简主义,无论是他的生活还是苹果公司的产品,都在传递这种生活方式。

乔布斯一生信仰「少即是多」,并精准体现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他的屋里只有一张爱因斯坦的照片、一盏Tiffany桌灯、一把椅子和一张床。他几乎没有什么家具, 但是仅有的几项都是谨慎的选择。 

苹果公司的产品更是让我们印象深刻,品类极少,设计极简,却颠覆和改变了世界。

而乔布斯,也是十几年来同一套装束。

大部分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只为了能够享受生活。

而享受生活是否意味着尽可能多的拥有和占有物质财富呢?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请闭上眼,认真思考一分钟:

当下你拥有什么?

这些东西真的都是我所需要的吗?

这样不断循环的生活真的是我渴望的生活吗?

请你再认真想一想,当你老了,坐在阳光下晒太阳的时候,你又拥有什么呢?

刚刚脑海中想的那些还在吗?如果不在,是因为什么?

此刻,试着保持一分钟头脑的「空白」,体悟这种虚空的感觉。

我们所拥有的,不过是免费的阳光、舒畅的空气、生命的律动,简单地说,只有你自己。

而我们努力想获得的一切,看似实有,本质上却都是虚无。变化无常,终归寂静。

左边的脚印还是下午,右边的脚印已黄昏了。

启迪多元思维

1.人们为什么喜欢尽可能多的拥有,不敢断舍离?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第一,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节约」作为一种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在无形中世代相传。导致我们习惯性的认为拥有的越多越幸福,却丝毫没有察觉到我们的「不快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过多的」、「无法实现的」欲望所导致。

第二,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也会导致很多人疯狂的「囤积」。这种囤积不光是指物质,也包括盲目的知识积累,因为人们时刻担心自己被时代抛弃。

第三,不敢断舍离的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不太如意的人,既放不下过去,也不敢直面现在,更缺乏对未来的信心。这类人是对自己缺乏自信,也缺乏行动力和改变的勇气。因此,只好在旧物中寻求曾经的温暖,来获得安慰。若将其丢弃,便意味着脱离了「心理上的舒适区」。

2.为什么我们的头脑中总是充满了各种「杂念」、「妄念」?

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曾说过:

生活中10%的事情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真实所决定,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这90%,其实是心态问题。

心态决定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烦恼我们无法控制,却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即观念);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却可以改变自己。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无太大的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所以,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他的心态。而有太多的私心杂念、有太多的要求妄想的人,会被90%的声色所迷醉,最终失去自我。

生活中虽然有那不可避免的10%,但令人欣喜的是,还有90%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可怕的却是,大部分人被10%的小事扰乱了心境,然后做出后面90%的蠢事。

3.重新认识「极简哲学」

★极简不是一无所有,而是另一种拥有。

不是要抛弃自己,无欲无求。而是要正视自己的需求,正视自己的拥有。

不是生活的减法,而是身心的加法。

当我们不再被那些繁杂的事物所迷惑时,真正的生活就会自然地出现在你的面前。

当外在的诱惑少了,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自己,发展自己,寻找自己的方向和路,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找到真正的自我。

潜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专注地、全身心地进行自己的生活。

不再迷茫,不再犹豫,不再在众多选择前踌躇不振。当你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轻装上阵才能走得更快、更稳。

把时间或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人、事、物。

简是源于内在的繁华,反之亦然。

乔布斯说过: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费尽心思,让你的思想更单纯,让你的产品更简单。但是这么做,最后很有价值,因为你一旦实现了目标,你就可以撼动大山。

正心正举

欲正举前先正心,我们所有对于物质的欲望皆源于我们的内心尚不够「强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多处谈到「精神上的极简」——虚静、寡欲、素朴。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

「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

「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欲望如果超过限度,则会导致求乐反苦,使人陷入困境。

圣人只求饱腹而不求目眩,摒弃物欲的诱惑,重视内在的满足。戒惕过多的「人为造作」而打破了平衡,始终保持「中正」——即符合客观的自然规律,遵循天道、地道、人道。

拨迷见智

与欲望对抗,找回本我,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简是源于内在的繁华,反之亦然。

开启自在之门

在一百多年前,美国的一位哲学家曾经在湖边建了一个小屋。他抛弃了当时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独自一人,安静地思考、生活。两年后,他把这种生活写成了一本书——自然朴素主义的文学著作《瓦尔登湖》。

这位哲学家就是梭罗。

梭罗毕业于世界闻名的哈佛大学,他可以和当时很多人一样从商或者从政,作为家族最后一个男嗣,他可以和很多人一样选择去闯荡花花绿绿的世界。

但他没有。

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选择了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他悟出了一个道理:

「如果一个人,能满足于基本生活所需,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一个人放下得越多,越富有。」

Q:为什么「极简主义」才能活出生活的真意?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正心正举已经入驻以下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