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部首011•屮部

 白云_TL 2018-06-18


011 屮 ( chè ) 

艸木初生也。象丨出形,有枝茎也。古文或以为艸字。读若彻。凡屮之属皆从屮。尹彤说。臣铉等曰:“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也。”丑列切。

 

要讲“艹”,必先明“艸”;要说“艸”,必先讲“屮”。“屮”是象形字。“象××形”是许慎分析文字形体结构时经常用到的术语。类似这样的术语还有:

象形;

象××;

从××;

从×、从×;

从×、从×、从×;

从×,从×、×;

从×、×、×;

从×、×、×、×;

从×;

从×省;

从×,从×省;

从×省,从×;

从×,×省;

从×,从×,从×省;

从×省,从×省,从×;

从×在从×;

从×,×在×之间;

从×在×上(下);

象×中有×;

从反×;

从倒×;

从×,×声;

从×,从×声;

从××,×声;

从×,从×,×亦声;

从×,×省声;

从×省,×声;

从×,从×省声;

从×,从×,×声;

从×,从×,×、×皆声;

指事。



徐铉:“丨,上下通也。象艸木萌芽通彻地上。”章太炎《文始,叙例》:“屮、出、端、壬同种而禅。”黄侃也说:“屯、出、之、端诸字,其形、声、义皆源乎屮也。”(《黄侃国学讲义录》,北京:中华书局,2006,第83页。)《文始·二》“∣”下:“屮有通义,亦有小义,则从∣兼取义也。” “出”字条:“出……《说文》训艸初生地貌,乃近屮义。出与屯对转,茁引伸为茁壮,舆屯训盈同。”《文始·四》“壬”下:“(壬)挺生为本义,上象其题,下象土,声义与端、屮皆相近。”“壬与屮同义。”《文始·三》“屮”下:“屮本义与壬相类,壬者,物之挺生也。屮、壬亦至清次对转,此初文之转注也。”又说“屮本义与才同,才者,草木之初生也。”又汪启明说:“从意义分类看其孳乳:‘屮’为草木初生,有‘小’义,‘之’有‘益大’义,为对立关系;‘屮’为草木初生,‘端’、‘壬’为物初生,是共性孳乳;‘屮’为草木初生,‘屯’为草木初生屯然而难,是连带而及,为相关孳乳;‘屮’为草木初生,‘出’为‘草木益滋上出达’,有因果关系;‘屮’是动词:‘端’为‘初生之题’,‘卉’为‘草之总名’,是由词性分化而孳乳。”(汪启明:《汉小学文献文献语言研究丛稿》,成都:巴蜀书社,2003,第130页。)


许慎所谓“总名”也叫“大名”,总名之下有小名,如“艸”是草本植物的总名,各种草的名称即小名。总名与小名是“种”与“类”的关系。《说文》如“木”、“瓦”等部分部首是总名。也有一些是专名,如“日、月”等。


“屮,古文或以为艸字。”段注略云:“凡云‘古文以为某字’者,此明六书之叚借。以,用也,本非某字,古文用之为某字也。古文以屮为艸字,此则非属依声,或因形近相借,无容后人效尤者也。”《荀子·富国》:“刺屮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杨倞注:“屮,古草字。”参观后面的《艸部》。


“读若彻”,彻,通也,义存乎音,这是尹彤的说法。段注说:“尹彤见汉人艸木字多用此,俗误谓此即艸字,故正之。言叚借必依声托事,屮艸音类远隔。古文叚借尚属偶尔,今则更不当尔也。‘尹彤说’三字当在‘凡屮’上,转写者倒之。凡言某说者,所谓‘博采通人’也,有说其义者,有说其形者,有说其音者。”讲《说文序》的时候,还会特别讲到“博采通人”。


古代中国文字一字或有歧读,如 “屮”有艸、屮(读若彻)二读,“墉”有庸、郭二读,在《说文》中,这样的例子有数十处。歧读字虽然只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的特殊现象,但在具体文例中,往往因为某一字存在歧读,造成释读之困惑。这些歧读,通常会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义同歧读,二是义近歧读,三是义异歧读,四是形声字声符歧读等。


作为部首时,“屮”是“艸”的一半,称为半叶草。《屮部》“文七,重三”。包括屯、每、毒、㞣、熏等字。今《汉语大字典》中《屮部》的字多取形似,与“屮”义无关。

 





——————  说文解字部首弟一上  ——————

001 ·

002 ·

 003 ·

004 ·

005 ·

006 ·

007 ·

008 ·

009 ·

010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