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文玲:《诊治急性心梗,莫忘鉴别病因》

 沐沐雨声 2018-06-19

《诊治急性心梗,莫忘鉴别病因》----朱文玲教授点评

作者:朱文玲[1]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1]



   病例简介
  急诊
  主诉 患者男,78岁,2011年10月31日因突发持续胸痛2小时就诊。
  现病史 入院前2小时,患者轻微活动后心前区突发剧痛,向双肩、背部放散,伴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且逐渐加重。
  查体 呼吸20次/分,血压146/72 mmHg。精神差,双肺底闻及散在湿音,心界扩大,二尖瓣听诊区闻及收缩期高调杂音。
  心电图 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Ⅰ、aVL及胸前导联ST段明显压低(图1)。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HGB)82 g/L,尿蛋白( ),尿素氮(BUN)11.2 mmol/L,肌酐(Cr)183 umol/L。
  冠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冠脉)远端100%闭塞;左前降支及回旋支光滑未见斑块。
  治疗 患者系首次就诊我院,急诊考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致急性心肌梗死(AMI)可能性大,冠脉造影后予急诊介入治疗。
  术后心电图 Ⅱ、Ⅲ、aVF导联ST段明显回落,Ⅰ、aVL及胸前导联ST段压低恢复(图2)。
  第一次住院
  既往史 入院后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有二尖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肾性贫血,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心绞痛病史。一年多来间断发热,外院住院期间2次血培养示鹌鸡肠球菌,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前叶赘生物并重度反流,诊断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IE),外院建议手术治疗遭患者拒绝。
  实验室检查 尿红细胞( ),便潜血弱阳性,B型钠尿肽(BNP)1090 pg/ml,D-二聚体687 ug/L。AMI后72小时心肌酶恢复正常,白蛋白30.9 g/L,球蛋白42.3 g/L。
  超声心动图(11月3日) 左心及右房增大,左室下壁及后间隔运动明显减弱,二尖瓣瓣叶增厚,前叶收缩期脱入左房侧,深约0.3 cm,前叶瓣尖可见强回声附着,约6.2*5.7 mm,未见明显瓣叶裂及腱索断裂征象。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右冠瓣瓣尖可见高回声附着,约6.7*6.9 mm(图4)。
  诊治经过 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AMI由赘生物脱落栓塞右冠状动脉所致。入院后予以AMI常规治疗、抗感染以及对症治疗后,患者于11月16日好转出院。
  第二次入院(出院当日回家上楼再次心前区疼痛伴胸闷)
  心电图 Ⅱ、Ⅲ、aVF导联ST段再次抬高(图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WBC)8.11×109/L(11月2日)、17×109/L(11月22日)。血培养(11月22日发热时) 大肠埃希菌。
  超声心动图(12月1日) 左室下后壁心肌变薄,前叶左房侧强回声附着,12*7 mm,前叶左室侧见疏松絮状等回声附着,右冠瓣高回声附着,约8*8 mm。
  诊治经过 以“急性下壁再梗死”收入院,第4日患者突发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喘憋加重,对症及抗心力衰竭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后来喘憋又渐加重、肾功能恶化。12月4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直接死亡原因为感染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张丽丽整理,陈步星教授审校)
   思考1:
   老年AMI病因只有动脉粥样硬化吗?
   北京协和医院朱文玲教授
  患者诊断明确:IE、急性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需明确的是独立的两个病,还是同一个病。急性STEMI除动脉粥样硬化(AS)所致外,还有以下少见非AS病因。
  冠状动脉栓塞 IE赘生物脱落致冠脉栓塞是非AS所致AMI常见原因。此外,心腔内附壁血栓也可造成冠脉栓塞。
  血管病变和血管炎大动脉炎导致冠脉狭窄或主动脉夹层、梅毒性主动脉炎、川畸病,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等累及冠脉也可致 AMI。
  高龄男性AMI,虽应考虑最常见AS所致,但按一元论原则,患者IE病程较长、感染控制不满意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生物,理应考虑IE引起冠脉栓塞导致AMI。当IE活动期患者突然胸痛、心电图提示STEMI时,首先应考虑IE引起冠脉栓塞。
  2007年文献报告,IE尸检资料示冠脉栓塞发生率高达60%,冠脉造影可见梗死相关冠脉闭塞且血流突然中断,而其他冠脉光滑无AS斑块。
   思考2:
   治疗IE并发AMI:介入还是手术?
   北京协和医院朱文玲教授
  现在关于IE的手术观念已发生改变,在北京协和医院,IE急性期行换瓣手术已成常规,在国内外已达成共识。
  本例在IE基础上发生AMI,应考虑IE瓣膜赘生物脱落引起冠脉栓塞所致。IE所致冠脉栓塞不应置入支架,宜手术治疗。
  针对赘生物栓塞冠脉所致STEMI的处理不同于通常AMI的处理原则,应避免溶栓治疗,也不宜抗凝治疗,一来无效,二来抗凝剂可能引起颅内出血,因为IE可能造成颅内动脉菌性小动脉瘤。
  关于冠脉介入治疗,球囊扩张不能有效恢复血流,置入支架后,血流虽可恢复,但远处小分支血流灌注差,并且,持续菌血症时行介入治疗易导致细菌种植及局部细菌性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果严重,故介入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明确。
  是否可尝试机械性碎栓、抽吸及远端保护装置?该方法有可能减少远端栓塞,但尚需取得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验证。
  治疗IE患者,应积极给予有效、杀菌和长疗程抗生素治疗。但本例患者 IE病程长、感染难以控制、多次血培养阳性、赘生物大、发生冠脉栓塞和心衰并发症,理应尽早行人工瓣膜置换手术,可避免发生AMI。
  当发生冠脉栓塞所致心梗时,若梗死面积大或心肌缺血不能改善,应在换瓣手术同时行冠脉旁路移植术。
  IE早期手术指征
  ① 积极抗生素治疗后感染仍不能控制,持续发热菌血症或瓣周脓肿;
  ② 瓣膜破坏引起重度瓣膜关闭不全导致心衰;
  ③ 赘生物大,摆动幅度大,已经发生栓塞或处栓塞高危状态。
  手术时机视病情而定,如果患者有手术指征,即使在抗生素治疗期间也应尽早手术。如果患者已有瓣膜功能不全,但感染已控制、心功能代偿,手术可延迟到抗生素疗程完成后,然而一旦患者发生心衰,手术应立即进行。



    2012/6/8 17:08:15     访问数:786
    转载请注明:内容转载自365医学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