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医推荐 |(图解)北中医教授宋天彬揭秘古老天竺国按摩法十八势 疏通关节 改善内脏

 学苑中医 2020-11-09
孙思邈对这套动作做了很好的结语:“日能依此行三遍者,一月后除百病,行及奔马;补益延年,能食,眼明,轻捷,不得疲乏。”(《千金方.养生》)

第一势

两手相握,并如洗手一样扭转,相互按摩 。

“双手相捉扭捩,如洗手法”:人手在大脑的投射面积最大,故常比喻手与大脑有热线联系,所谓“十指连心”。两手互相扭搓的运动和摩擦,使手指受到刺激和锻炼,同时也锻炼了大脑,影响遍及全身,而且手指末梢循环改善,也必然对整体有所影响,这与两手玩“健身球”来锻炼身体的原理是一致的。

中医认为四肢是诸阳之本,分布十二经脉,手足得阳气温煦,则全身必得阳气温煦。可见此法运动量最小,但作用不小。作为整套导引的起势或收势是很合适的,可用于阳虚肢冷的人,并可防治冻疮、肢端动脉痉挛、指腕关节炎、麻木等病。

第二势

两手交叉,两掌心向前推出,再翻转掌心,向胸前收回。

“两手浅相叉,翻腹向胸”:此法同前面导引按跷中的俯仰动作。

手指浅相叉不妨碍手指血流,起扳指健身作用,使肩、肘、腕、指关节都得到活动。两臂前平举,手指浅相叉,吸气时屈肘掌心向胸拉回,呼气时翻转掌心向外向前推出。可量力做数十次,行、立、坐、卧皆可练习,配合腰部俯仰更佳。此法开胸理气,防治关节炎等运动障碍疾病

第三势

两手十指交叉,一同按压大腿左右姿势相同。

“两手相捉共按陛(月字旁)(胃脘)”:一手心贴另一手背,虎口处交叉互握,放在剑突下胃脘部按揉,可顺时针转动二十八次。能开胃健脾,增气血之化源。此法能加强胃蠕动,有助排空,促进消化功能

第四势

两手重叠,按住大腿,同时慢慢扭转身子,左右姿势相同。

“两手相捉重按髀,徐徐捩身,左右同”:两手互握,缓慢向后转动头身,尽量使手按到大腿和臀部,左右交替,做二十一次,转身呼气,回身吸气。这样做不会产生运动损伤。此法疏通带脉,健脾强肾,对锻炼腰腹肌肉,改善内脏功能,维护脊椎功能,防治腰背疼痛等,均有肯定作用。

第五势

将两手如拉重弓一样用力拉开,左右姿势相同。

“手如挽五石(dan古力量单位)力弓,左右同”:即八段锦的“左右开弓似射雕”,用马步站好,一手作剑指腕背屈,目视剑手,另一手握空拳如挽弓,左右交替,可量力做十四次。想象如拉千斤硬弓,用意而不用力。能开胸理气,宣肺疏肝,可锻炼胸、臂部肌肉和肩关节,保持健美体态,防治关节炎等

第六势

两手握拳,用力前击,左右姿势相同。

“作拳向前筑,左右同”:即八段锦的“攒拳怒目增气力”。也用马步桩,吸气两手攒拳,掌心向上,屈肘放于腰间;呼气一手向前冲拳,拳背向上。左右交替做十四次。具有开胸增力作用,可锻炼胸、肩、臂各部肌肉,防治肩、肘、腕、指关节疾病。

第七势

两手如推石头一样。左右姿势相同。

“如托石法,左右同”:原为拓石法,据《圣济总录》改为托石法,即八锻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手托天理三焦”。可想象手托重石尽力上举,左右各二十一次。此法疏肝健脾,通调三焦,可锻炼腰背腹胁与上肢,改善内脏功能,防洽腰背肩臂疼痛。

第八势

左手握拳向左外侧拉,同时右手握拳击向左胸前;再换右手,左右姿势相同。

“作拳却顿,此是开胸,左右同”:屈肘握拳,放于腰间,向左右冲拳十四次,同时向左、右迈步顿足。此法开胸理气,可防治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病变。

第九势

盘腿而坐,先将身体向左倾斜,做出用肩推山的动作,再换向右边,左右姿势相同。

“大坐斜身偏倚如排山,左右同”:盘膝大坐,手扶膝上,直身向左右歪斜,前俯后仰,至最大限度;再以腰为轴,上身从左向前向右向后向左旋转,左右各二十一次。此即“保健功”的“和带脉”,为“延年九转法”的第九转,也称“晃海”。有疏肝健脾、壮腰强肾、调和带脉、益气养血等作用,可防治心脑血管病、消化系统和妇科疾病,也防治腰背疼痛。

第十势

两手抱头,弯转至大腿部位,左右姿势相同,这是抽胁动作。

“两手抱头,宛转髀上,此是抽胁”:伸腿平坐或直立抱头,前俯向腹部宛转,使脊背得以拉伸,故曰“抽胁法”也作“抽脑法”,做三~五次即可,不可勉强用力。此法壮腰健肾,通督脉之气,可防治脊柱炎、骨质增生等腰背疼痛一类疾病。

第十一势

两手撑地,缩身屈背,向上挺身三次。

“两手据地,缩身曲背,向上三举”:跪在床上,手撑上身,向上拱背缩腹,做三次,与瑜伽的“猫伸展功”相似。此法益肾健脾,调节胃肠功能,可防洽腰背疼,胸腹胀。

第十二势

用两手反敲背部,左右姿势相同。

“以两手反捶背上,左右同”: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对内脏功能有全面的调节作用,所以按揉和捶打这些穴位,可疏通经气,调畅气机,补益脏腑,能防治各种内脏疾患及腰背疼痛。如因肩、肘关节不利,反捶范围太小,可用手杖或其他木棍等器械拍打。手法轻重以舒适为宜。

第十三势

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用一只脚向前虚拉,左右姿势相同。

“大坐伸两脚,即以一脚向前虚掣,左右同”:平坐或直立,伸直两腿,左右交替向上或向前踢腿。有舒筋健骨,强壮腰膝作用,可防治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病。

第十四势

两手撑地,头从左右向后看,左右姿势相同,这是虎视法。

“两手据地回顾,此是虎视法,左右同”:跪床上,俯身以手床撑起上身,尽力向左转头,向后看脚右跟,左右交替,故曰虎视法。量力做二十一次,可通督脉,壮阳气,调节胃肠功能,防治颈、腰椎病等腰背疼一类疾患。

第十五势

站立,扭转身子三次。

“立地反拗身三举”:直立,尽力后仰三次,以双臂上举,向后助反仰之力。有壮腰健肾作用,可锻炼腰背肌,防治颈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以及脊柱炎等腰背疼痛。

第十六势

先盘腿而坐,两手十指交叉,再用左、右脚分别踏手掌。

“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左右同”:两腿伸直坐,两手指交叉拉紧,一腿屈膝,以脚踏手中,再伸腿,使肩背得以拉伸,左右交替做二十一次。此法舒筋健骨,使腰背四肢柔韧,锻炼肩胯、肘膝、腕踝各关节,防治关节病。

第十七势

站立,两脚分别向前后虚踏,左右姿势相同 。

“起立以脚前后虚踏,左右同”:这种原地踏步,可作为运手法病后的整理活动。另一种做法是站桩功的试步活动:一腿微屈膝独立承重,另一只脚与地面平行地离开地面,前后移动而不着地,左右交替进行。但不可过劳,特别是中老年人,不宜做此动作,以免膝关节劳损。此法锻炼下肢耐力和灵活性,保持平衡稳定,能强壮腿力,轻灵稳健,可防治髋膝关节病。

第十八势

先盘腿而坐,再伸直两脚。然后用左手将右脚牵引至左膝上,并用左手按住,左右姿势相同。

“大坐伸两脚,用相当手勾所伸脚著膝中,以手按之,左右同”:平坐伸直两腿,上身前俯,以右手扳右脚屈右膝,把右脚放于左膝上,右手按右膝,左手扳右足,活动膝踝关节九次,再换左脚,也如此扳按。此法可伸展按摩腰髋膝踝关节,能防治运动障碍之类疾病。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宋天彬温馨提醒:上述十八势也不一定全做或天天做有针对性地选择或隔日做一遍也可,有补益延年效果。

想了解更多,请回复下列关键字

内科

呼吸:感冒 | 流感 | 咽痛 | 过敏性鼻炎 | 大叶性肺炎 | 肺部感染 | 支气管扩张 | 支气管哮喘 | 喘 | 老年性肺炎 | 肺炎合并心衰 | 金葡菌肺炎并脓毒败血症 | 结核性脑膜炎 

消化:便秘 | 腹泻 | 产后便秘 | 痢疾 | 胃下垂 | 急性胃痛 | 急性腹胀 | 胃溃疡 | 肝炎 | 脂肪肝 | 阑尾炎 | 急性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 肠梗阻 | 溃疡性结肠炎 | 胆囊结石 | 胆道梗阻 | 胆总管扩张伴结石 | 胆石症胆囊炎 | 慢性胃炎合并胃息肉 | 肝硬化 | 胆绞痛 

心血管:低血压 | 冠心病 | 高血压 | 急性心肌梗死 | 病毒性心肌炎 | 风湿性心脏病 | 心悸

泌尿:尿血症 | 尿石症 | 遗尿症 | 尿道炎 | 小便白浊 | 尿频尿不尽

神经:眩晕 | 顽固性失眠 | 三叉神经痛 | 重症肌无力 |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内分泌:甲亢 | 糖尿病 | 痛风 | 增肥 | 减肥

风湿免疫:白塞氏综合征 | 风湿

疼痛:头痛 | 外阴痛

肿瘤:淋巴瘤 | 癌症 | 肺癌 | 胃癌 | 鼻咽癌 | 肝癌 | 卵巢癌 | 前列腺癌 | 食管癌

血液:白血病

脉管:静脉曲张

外科

皮肤科:鱼尾纹 | 白癜风 | 脱发 | 湿疹 | 祛斑 | 狐臭 | 脚气 | 扁平疣 | 痤疮 | 牛皮癣 | 黑眼圈 | 毛囊炎 | 湿疹 | 花粉过敏 | 荨麻疹 | 丹毒 | 毛孔粗糙 | 干性皮肤 | 油性皮肤 | 汗斑 | 雀斑 | 乳腺炎 | 酒糟鼻 | 银屑病 | 粉刺 | 脂肪瘤 | 皮脂囊肿 | 纤维瘤 | 褥疮

骨科:腰椎病 | 颈椎病 | 腰间盘突出 | 网球肘 | 骨质增生 | 坐骨神经痛

肛肠科:痔疮

妇科

痛经 | 宫外孕 | 不孕 | 月经 | 闭经 | 更年期综合征 | 子宫出血 | 性交痛 | 阴道痉挛 | 阴道瘙痒

男科

不射精 | 遗精 | 前列腺炎 | 早泄 | 男性乳房发育症 | 少精症 | 睾丸痛 | 阳痿 | 前列腺肥大 | 前列腺增生

口腔科

口腔溃疡 | 牙痛 | 口臭

眼科

青光眼 | 白内障 | 眼胀 | 近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