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种肿瘤病理诊断技术

 binho900 2018-06-19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肿瘤病理诊断技术对于肿瘤的早期发现及治疗极为重要。肿瘤的病理诊断技术有多种。常见的病理诊断技术有:细胞学诊断、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基因芯片等。
  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化与光镜、电镜已成为在病理学诊断中不可缺少的三大基本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原理,在组织制片以针对某些物质的抗体进行结合反应,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其结合信号以证明其存在的技术。其可用于监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肿瘤标记物主要有CEA、AFP及HCG等。CEA主要用作诊断结肠、直肠癌的参考,亦可用于诊断术后复发。联合检查AFP和HCG,常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绒癌和睾丸肿瘤。另外,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可达79—90%,故部分糖类抗原的检测亦可作为肿瘤诊断的手段。此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或有骨转移可能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另外,应用一组免疫组织化学抗体,也可用以区分不同组织起源的肿瘤,如上皮性表达EMA、CKpan,间叶性表达VIM,肌源性表达MyoDl、desmin和SMA,血管源性表达CD34和CD31,神经内分泌源性表达NSE、Syn和CgA等。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可观察细胞内微小结构的变化,尤其是细胞质内细胞器和分泌颗粒,还能观察细胞膜表面特殊结构和细脑间的相邻关系,能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电子显微镜在肿瘤鉴别诊断发挥着很大的重要。例如,对于常规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甚至免疫组化检查后仍难确诊的病例,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提供最后诊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不同组织起源的肿瘤具有各自的超微结构特征,因此可根据电镜观察超微结构以资鉴别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三、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诊断是诊断肿瘤的Ⅰ级标准。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细胞需经5个阶段,各阶段细胞均出现相应的特征。当出现形态学异型性时,即开始向恶性过渡。故通过涂片镜检观察细胞结构的异型性即可诊断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核直径通常大于20μm),大小不一,核异性、深染,核仁变大,可见异常核分裂像。
  通常细胞学诊断采用HE染色法观察。对于特殊或不易分辨的结构可采用特殊染色,从而辨别肿瘤细胞并分型。例如:支气管活检中有时挤压较重,一些深染的细胞挤压成一团,难以判断其为小细胞癌细胞还是炎症细胞。此种病例染网状纤维有利于鉴别:炎症细胞不成巢,小细胞癌可有巢状或索状结构。
  四、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分子杂交、基因探针及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序列分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肿瘤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受体以及与肿瘤相关的某些染色体位点的改变进行检测,即可对肿瘤做出病理诊断。其中,PCR特异性强,效率高,操作简便,是检测、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五、基因芯片
  基因芯片的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即通过与一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针杂交进行核酸序列测定的方法,在一块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针。
  基因芯片目前已用于检测人鼻咽癌、肺癌基因表达谱、肿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发现和定位。约有60%与人类p53抑癌基因的突变有关,目前研究人员已经研制成功了可以检测p53基因所有编码区(外显子2~外显子11)错意突变和单碱基缺失突变的基因芯片。以外显子7的第248个密码子为例,野生型为CGG,在芯片上做出5条探针,相应位点分别为GAC、GCC、GGC、GTC和G-C,根据杂交后的荧光显色图,就可以分析出该位点为何种突变。

  【本站为非盈利学术交流平台,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所有文章仅供公益交流,不代表本站立场。欢迎提供素材、资料等,投稿邮箱:tougao@,一经采纳将给予稿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