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金不换的草莓病毒病详解,预防要从育苗开始

 微笑积土成山 2018-06-19

草莓病毒病是一种危害草莓生产较重,损失较大且防控较为困难的一种病害。病毒病基本无治愈可能,以防为主,应注意选用脱毒苗,并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等传播途径,减少病毒病的发生。

一、草莓病毒病的几种类型

目前已知草莓病毒多达数十种,其中我国草莓病毒病主要有四种,即草莓镶脉病毒、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叶病毒。

二、几种病毒病的共同特征

病毒病叶片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叶片缩小、畸形,叶色褪绿,逐渐变为红色。整株矮化,叶片变小,最终导致枯死。

三、诱发病毒发生的两因素

  • 环境因素

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适合草莓病毒病的繁盛和发生。同时高温有利于传毒昆虫的大量繁殖和迁飞(如蚜虫、粉虱等),加速病毒病发生和流行。同时高温也利于病毒增殖。

  • 植株因素

一是有大量的染病寄主。由于长期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因此种苗自然带毒率很高,这些病株就成了传染源。

四、病毒病的传播途径

1、长期用匍匐茎进行营养繁殖,因此种苗自然带毒率很高。

2、相关的农事操作如打叶、松土等农事操作给植株造成微伤口,病毒就通过这些微伤口侵染植株。

3、芽虫、飞虱等传毒昆虫取食带病毒的植株后,再迁飞到健康草莓植株上,就会传播病毒病。这个是最重要传播途径。

五、治疗病毒病几大思路

很多朋友总是认为,防治病害就要用药治疗,但是对于草莓病毒病来说,病毒病应预防为主,发病后治疗困难。

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增强植株抗性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为只有植株抗性强了才能抵抗各种病虫害的入侵。就和人一样强壮免疫力好,就不容易生病。

(1)加强管理

管理粗放,田间杂草丛生的园地发生较重。应及时加强中耕除草,及时灭蚜,减少草莓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叶面喷施芸苔素、氨基酸或海藻类等叶面肥如:碧护、EM菌液,有利于草莓苗对逆境的抵抗力和受损后的恢复。加强田间检查。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烧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草莓植株的生长是否健壮,因此,草莓苗地要施足有机肥,为草莓植株提供一个较好的生长环境。

(2)选用抗病品种

草莓的品种不同,其对病毒病的抗病性也不一样,在栽培时,为了减少病毒病的发生或者减缓危害,应选用对病毒病抗性较强的品种进行栽培。

(3)使用脱毒种苗

脱毒技术已成为病毒病防控的一条主要的、关键的技术环节,脱毒种苗的应用,在草莓的病毒病防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控制传染途径

蚜虫、飞虱是草莓病毒病的重要传染载体。首先,利用蚜虫的趋避性,设置防蚜黄板诱蚜,银灰膜避蚜,能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处在育苗期要及时灭蚜,灭虱,灭蓟马。

防治草莓芽虫可选用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3000~5000倍液、3%啶虫脒(莫比朗)乳油15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1000~1500倍液或22%氟啶虫胺腈(特福力)悬浮剂7000~8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注意轮换用药。

六、药剂防治草莓病毒病

可以使用盐酸吗啉胍,乙酸酮,辛菌胺类及氨基寡糖素类进行轮流喷施对于草莓病毒病都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来源:草莓种植助手(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蓝农平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