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荔枝

 关陇之 2018-06-20


山野烟水绿,

新雨荔枝熟。



广东增城的朋友,寄来一箱荔枝。满满一箱糯米糍荔枝。


糯米糍,本是福建的一道传统小吃。它是以糯米粉、澄粉为原料,煮熟、捞出后迅速滚粘上一层椰丝的包馅丸子。


糯米糍荔枝,古人叫它“水晶丸”。它核细如米,果形较大,肉丰厚,口感嫩滑,味极清甜,是岭南有名的佳果。


是不是因为它的果肉,像嫩嫩白白的糯米糍,而小小的核,又像内里一点点的红豆沙馅,这种荔枝,才被叫做“糯米糍”呢?


难说。



荔枝,是无患子科、荔枝属常绿乔木,高约10米,野生的可达20米。



无患子科的树,似乎都长得俊逸挺拔,树冠广阔,枝繁叶茂。比如秋天满树披挂小灯笼的栾树。比如果皮里面含有皂甙,可以充作洗涤剂的无患子。树形皆大气潇洒,像翩翩佳公子。


与桃花、李花、梨花等夏果的花儿想比,荔枝的花儿实在太过平凡,以至于让我在吃了十几年的荔枝之后,才在闽侯上街,注意到荔枝花的模样。


荔枝花个头很小。


它没有花瓣,通常就是七八个雄蕊支棱着。仔细看,花的中间,还有两个红红的小泡。这就是荔枝花的子房了,也就是要发育成荔枝的部分。



荔枝花长相不佳,蜜蜂却爱它爱得不得了。


中学时读过一篇杨朔写的《荔枝蜜》。杨朔说:


“荔枝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花蜜不像其他花蜜那样浓稠甜腻,而是清冽鲜香的那种甜。天热时,用冰水泡一杯蜜水,轻轻啜一口,就像是春天的清冽和芬芳,一起爆发在舌尖上。



那种清香,让人恒久难忘。



荔枝为什么叫荔枝呢?


荔枝古称“离枝”,典出《文选·司马相如》:“隐夫薁棣,答遝离支”。“离支”,割去枝丫之意。古人已认识到,这种水果不能离开枝叶,假如连枝割下,保鲜期会加长。



白居易写《荔枝图序》,也写到荔枝不易保鲜的特性: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杨贵妃爱吃荔枝。


晚唐的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写道: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说是为让杨贵妃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鲜荔枝,朝廷派人将刚摘下的荔枝,一个驿站一个驿站地换快马,于当日送到京城。


但岭南距长安几千里之遥,再怎么换马,也不可能一日抵达呀。于是也有人怀疑是连树拔走,运到长安。


“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



对于南方人而言,没有荔枝的夏天,是不完整的。



全家围坐吃荔枝时,为了吃得文艺,我给她们背诵关于荔枝的诗句。首先是苏东坡的的一首《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背到“日啖荔枝三百颗”,无奈女儿在边上捣乱,好吃好吃真好吃,下一句“不辞长作岭南人”,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


好荔枝不仅岭南有。其实,历史上,福州曾是全国最大的荔枝产地。品种之多,数量之大都冠绝天下。



自唐初至清道光年间,一千两百多年中,福州荔枝始终是福建进贡朝廷的贡品,并且大量运往国内外各地。


宋代的蔡襄,在他的《荔枝谱》中说:


“闽中唯四郡(福、兴、漳、泉)有之,福州最多。”


“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迄原野,洪塘水西(水西旧指南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其中优良品种有一品红、状元红、大丁香、满林香、十八娘等。”



据前人谱录累计,福州历史上出现有荔枝品目六十二种。且所产荔枝,不失为荔中上品。



荔枝为南方夏季第一鲜果。历代咏荔枝的诗词,不下六百首。写荔枝的文章,更是数不胜数。


白居易写荔枝的文章、诗作甚多。他在《荔枝图序》中说: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荔枝有着犹如红缯般漂亮娇贵的外衣,抚摸着略微有些刺手。拨开它薄薄的外壳,并没有汁水横流,咬开后竟有爆汁的效果,清甜得没朋友。



黄庭坚 《为戎州第一》诗曰:“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把荔枝比作白里透红女人的肌肤。


类似的比喻,还有清人王文治 《食荔枝》诗:“旋攀樷緑云犹泫,乍擘轻红手亦香。”


梁章钜收到妹妹从福州寄来的荔枝,喜出望外,作诗曰:“冰桃雪藕凉如许,忽捧红云喜欲狂”。将荔枝比作红云。


宋代文豪欧阳修,将荔枝的果肉,叫做“水晶丸”: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絳纱囊里水晶丸。” 



之后,水晶丸便作为荔枝的品名了。也就是广东友人今天寄来的糯米糍荔枝。



荔枝,也是南方画家传统题材。


荔枝入画,取其谐音,寓以“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白石老人生前对荔枝情有独钟。他画的荔枝图,共有一百多幅。他曾言:


“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且入图第一。”



他在《白石老人自传》中写道:


“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


今天我拿一篮荔枝,还能不能换到白石老人的荔枝画呢?估计是换不到了。


白石笔下的荔枝,笔精墨妙,形神兼备,并于画上题诗,诗画相融。比如,“知果实之味,唯荔枝最美”,“丹砂点上溪藤纸,香满静蓝清露滋。果类自当推第一,世间尤有皆人知。” 



齐白石为什么这么喜欢画荔枝呢?


据说,他在钦州时,时有文人雅聚。一名歌女,经常用纤纤玉手剥荔枝给他吃。多年以后,他仍追忆钦州的这一段情缘


“此生再过应无分,纤手教侬剥荔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