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英国精神分析遇见中国人情关系

 静易净明 2018-06-20

近年来,精神分析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使得客体关系已然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发源于英国的客体关系精神分析,在众多流派中最为重视人际关系的背景,对于同样热衷人际关系的中国人而言,想必最能贴近其心智经验


由梅兰妮·克莱茵开创的这一学派,率先关注尚未掌握语言能力的婴幼儿与母亲之间的沟通方式。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于间接、含蓄的表达,话语中常常包含言外之意,表达的形式也重于言语所直接传达的内容,这相较于西方人表达上的直言不讳,更像是前言语期母婴之间的沟通方式


克莱茵的70岁生日


继弗洛伊德发现人类的动力潜意识之后,克莱茵与她的追随者们,勇于探索人类心灵的最深处,将一些远离我们日常经验的心智运作模式呈现给世人。这样的内容难免令初学者感到费劲,也增加了翻译工作的难度,给人留下一种印象:这类深度心理学著作晦涩难懂,几乎无法译成流畅的中文。


海外学习的经验让我发现,并非所有的精神分析书籍都是难读的,一些英文原版的入门读物非常通俗易懂。2013年的某个午后,我在伦敦Tavistock中心的图书馆偶然看到繁体中文版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一书,译文流畅、精准,顿时领略到中文阐述精神分析思想的美,也打破了“精神分析书籍难以译成流畅的中文”的印象。


再后来,读到同一系列中《内在生命》《谈话治疗》等著作,更加确信精神分析思想可以通过生动、贴切的中文表达。林玉华教授2000年从英国受训回来后,便开始致力于精神分析的推广,其中包括引进一系列Tavistock中心出版的经典著作,前文提及的几本好书便属于这一系列。2015年在北京遇见“万千心理”的编辑阎兰,我极力把这套丛书推荐给她。于是,在阎兰编辑的努力下,有了这套“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安东尼·贝特曼等人的《当代精神分析导论——理论与实务》一书,将带领读者一览当代精神几个主要流派,略述精神分析跨世纪以来的争议所衍生出来的几大学派在理论与实务上所强调的重点,包括古典精神分析、克莱茵学派、独立学派、当代弗洛伊德学派、人际学派、科胡特学派、拉康学派及自我心理学。


《临床克莱茵》一书首次从临床与历史的视角对克莱茵学派的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克莱茵学派的概念来源于临床治疗的工作,鲍勃·欣谢尔伍德 精心地挑选克莱茵所做的个案,介绍克莱茵如何架构其诠释,如何由病人的谈话中探测病人的心智内涵与历程,及如何借此了解病人所想传达的潜意识。



英国的Tavistock临床及训练中心于1920年成立,被认为是世界级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疗的训练重镇之一,以克莱茵学派为主。大卫· 泰勒所主编的《谈话治疗》一书,收集Tavistock临床中心的临床研究与个案讨论,论证Tavistock模式对于心智世界的了解,如,心智是如何形成的?在各成长阶段中,心智如何运作?“心”如何具有理性所不知的理性?谈话如何有治疗效果等。


马戈·沃德尔是Tavistock临床中心的资深儿童心理治疗师,她所撰写的《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由精神分析角度阐述人的发展历程。她由临床实例及文献,巨细靡遗地描绘由婴儿到老年的成长过程中,促进及妨碍心智及情绪成长的因素。沃德尔根据多年从事精神分析的经验,以当代精神分析的克莱茵思路为主轴,深入浅出地描绘人格的发展过程。



俄狄浦斯情结可说是精神分析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弗洛伊德之后,俄狄浦斯的概念经过几番修饰,约翰·史坦纳所编辑的《俄狄浦斯情结新解》收集了克莱茵及三位克莱茵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布里顿、费德曼和欧夏尼西对于俄狄浦斯的解释。克莱茵以她的个案,10岁的李察及2岁9个月的丽塔为例,描绘俄狄浦斯情结如何通过游戏呈现。其他三位作者则以他们自己的案例,描述当代精神分析对于俄狄浦斯的了解如何由克莱茵的主要概念衍生而来。


1948年,艾斯特·比克在Tavistock临床中心开始以“婴儿观察”作为儿童心理治疗师的养成训练课程之一。1960年伦敦的精神分析学院跟进,“婴儿观察”成为受训精神分析师的必修课程之一。目前许多欧洲国家、加拿大、美国、南美、非洲、澳洲及亚洲的许多精神分析训练学院,也将此作为精神分析训练的先修课程。《婴儿观察》一书的作者们,皆为Tavistock的教师,他们以案例描述精神分析师或心理治疗师,如何通过观察婴儿学习早期的情绪发展及其内在世界的形成过程,了解婴儿与家人最原始的情绪互动,并观察自己在观察婴儿与家人互动过程中的情绪反应。


赫伯特·罗森菲尔德在《僵局与诠释》一书中,以鲜活的案例,有力地呈现精神分析对于精神病的治疗效果。他由临床案例解释在诊疗室中的“治疗”及“反治疗”因素,并以案例周详而细致地描绘如何借由了解自恋状态及投射认同,避免治疗僵局的发生。作者认为,能与病人最病态的部分接触,是治疗成功的要素。


《理解创伤》一书描绘创伤事件对于幸存者情绪及生活的影响,常常是持久而不被觉知的。作者们以理论及临床案例,描绘如何由精神分析的角度,了解创伤事件对于每位当事者的意义,及帮助当事者寻回生活的意义的治疗过程。本书介绍多种不同的干预方式,如短期个体咨询、团体治疗及个体分析等。




英国精神分析系列丛书

《谈话治疗》

《内在生命》

现已上市


《当代精神分析导论》

《临床克莱茵》

《俄狄浦斯情结新解》

《婴儿观察》

《僵局与诠释》

《理解创伤》

敬请期待!



 ID:wanqianxinli19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