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快乐老年435 2018-06-20

在中国,提到博物学,就不得不提《山海经》。《山海经》这本神书虽然只有三万一千字,但是记录了550多座山、300多条水和400多种“生物”——包括怪兽和妖精。

之所以说这书神,是因为记叙文六要素它都不具备——谁写的,哪写的,啥时候写的,为啥写,通通不知道。古代的大学问家们认为,尧舜禹时代可能搞过一次“全国自然情况普查”,最后的“考察报告”就是《山海经》。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朝鲜古代地图,其中古地名多有和《山海经》一致者

不管这书是考察报告还是奇幻文学,历代的学者都没少在它身上花心思。最流行的一个工作就是考证山海经里说的奇花怪兽都是啥。

当然,有些实在太不靠谱,比如和黄帝争位的刑天——“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这模样,在最早的《仙剑奇侠传95》里就有,超现实。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但毕竟有一些名字到今天还在沿用。比如鹈鹕。“( 沙水) 中多鹈鹕,其状如鸳鸯而人足”。等等,人足?鸟长个人脚?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鹈鹕的足在古人眼里像人足吗?

图片来自:123rf.com.cn

再比如飞鼠——“有兽焉,其状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飞,其名飞鼠”,学者普遍认为这说的就是今天的鼯鼠。等等,“其状如兔”?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咱村都这么夸人啊?

为什么这些描述和实物有不小的出入呢?真正读一读《山海经》,你可能会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有些记录大概是靠谱的,只不过那时候的人语言太匮乏,形容词太少,只能打比喻,说它像点什么。可当时认识的东西也不多,像来像去就那几样。比如鹈鹕这种长腿脚有蹼的,就说像人足。大概有个脸,在一个平面上,有俩眼睛一个鼻子一个嘴,就说是“人面”,像猫头鹰,狮子,大概都能说“人面”。

所以,也许古人真的不是不想好好写,只是知识太少,只好狂开脑洞。不过这种脑洞也好玩,给后代的“猜谜者”平添了不少乐趣。今天,借助方便的电脑绘图技术,不少的爱好者、公司、漫画、游戏都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试图复原这些怪兽。

比如有一种怪兽叫“酸与”。原文写“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翼、六目、三足”。也许它长这样: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国漫《观海策》中想象的酸与

但也许,它只是只昆虫,四翼没错,六目可能是认错了单眼或者斑点,三足也许是把一对足看成一只,或者干脆是观察到了一只残缺的。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不知道古人觉得这算不算六目

再来看个像昆虫的“钦原”——“有鸟焉,其状如蜂,大如鸳鸯”。直接理解它可能是这样。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国漫《观海策》中想象的钦原

但也有学者提出,这可能是指的针尾鸭,“状如蜂”就是说屁股有尖儿。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一些学者认为的“钦原”

再看“诸怀”——“状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猪耳朵人眼四只角,所以,是这样咯?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国漫《观海策》中想象的诸怀

谁知道呢。不过也有可能,这是一种长着分叉角的鹿,在《山海经》的语言体系里,鹿那秀气的小眼儿确实可称“人目”。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你瞅啥

一旦接受了古人这种设定,是不是还挺有趣的?我们试着用“山海经体”来描述一个现代动物,你猜猜是啥——“有兽焉,状如兔而虎文,人面,目能生光,其音如婴儿”。

对,就是你家主子,是不是觉得一下就带感了?

《山海经》里的怪兽 也许都是误会

《山海经》是本奇书,也是个宝库。也许它没那么靠谱,但仍然是非常值得挖掘和解读的。

上面提到的国产动漫《观海策》,就用图像的方式解读了大量《山海经》里出现的神仙怪兽,还试图还原《山海经》里描述的神山大河,解读成啥样那是一家之言,不过相当符合原著的描写。

现在的国漫真是一日千里,画面的精美度不让东洋作品,可见团队之努力。更加难得的是把目光对准了咱们传统文化,还能做到有考据、有发展,不容易。

在外国IP一个个被玩烂的今天,也是该咱们中华传统IP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