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练拳)

 CeizhuPan 2018-06-20

富予精武          文以载道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 来自富文太极拳俱乐部 01:36




     七不教,无德不孝者,不尊师敬长者,偷懒耍滑者,贪图虚名者,利用本门获取私利者,想走捷径不按规矩练功者,扰乱社会分散团体者。学太极拳,了解太极拳真谛,懂太极拳,练太极拳、用太极拳。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





富文太极拳俱乐部,欢迎各地有识之士加入,共同修习携手拓展。

智汇富文

共修精武

合融载道

理寓升华

详细请加微信:fwtjqjlb88(中正)


沈阳·段富文

 

   太极拳的门派很多,特点不同,练法也不同,各有所长。有如长江和黄河,都有波涛汹涌的地方,也有微波细浪的温和,最终都是滚滚流入大海。

    那么练哪门的太极拳呢?如何去练呢?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的艺术,在技术上、生理上、力学上,有相当的哲理寓意其中。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爱好选择拳种,都是用意不用力,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那我们一起分析,先说的是以下有几种人练哪门太极拳都不好,哪几种人呢?



 幻想主义的人练不好太极拳


    如,谈起太极拳是用意不用力,说起理论滔滔不绝说太极拳要软,要柔,不能硬。说的对吗?听像是有理,结果练了一些“假手”不好用了。为什么呢?没有刚柔相济,出偏了。不好好练功在家想拳,把自己都快变成空想家了,以为自己有特异功能呢,一想就成了。开个玩笑,那武馆就别开了,改旅馆吧,趟床上想呗!有再多的意,但不练拳就永远意不能达形,所以不从实际出发,就不会现实,都是在自欺欺人,用高级的理论来配低级的功夫,到用手时就不灵了。



喜欢超前和速成的人练不好太极拳


俗话说,到哪河过哪桥,先穿鞋,再走路,然后再练跑步……要一环套一环。龙虾,鲍鱼好吃,也很有营养,那么三个月的婴儿能吃吗?要命了,所以练功也是一样,要一步一步走,一招一式要认真务求准确,一招一式练习纯熟,仔细推求:要出汗,要刻苦。陈发科老先生当年教拳时,还是日练拳三十遍。要想快就得先慢,然后才能快进。



无明晓之师的人练不好太极


    “教师者,答疑解惑也”在老师的指导下,练精太极拳,渐至从心所欲,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了。

如:自己看书学习理论,看视频学拳(照猫画虎),功夫下了不少,可还不知道啥是太极拳?啥是松?至于内劲更是不可能练出来,那么没有内劲咋办呢,就推杠铃等,做一些力量练习,出了不少的力,起早贪黑的练,长时间下去身体跨了,功也偏了,而且这样练出的力直,不会转弯;这样的力短,后劲不足。再有就是把太极拳练软了、散了:战场上拿一个胶皮的刀能行吗?还得是钢刀,钢刀是把铁烧红反复打再淬火,材质变了,炼得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这才好用。鲨鱼凶猛,要是它没牙,谁都敢用手攻它,它身体再滑、再软,你都不会怕它,因为它没有攻击力,没有威胁。太极拳是刚柔相济的:运化时敌不知我,吞吐发放鬼神惊。单练刚或柔都是错的,也练不出来啥好功夫。

    还有的人把表演、竞赛套路的“拳”,去用来练功夫,结果既失去了舞蹈的美又毁了太极拳。表演的“太极拳”是给人们舞蹈的美感,练功夫的拳,给人们展示的是内涵和神韵,两者不能混谈。



有人问练别家的拳,想学杨家的推手,可以吗?


    虽然天下太极拳是一家,那也是功夫练成了能融贯百家,每个拳都有各自的练功方法,推手也都是和自家的拳相结合的,混学了不好练。

练好太极拳功夫的必要条件是,时间、汗水、悟性、明师,缺一不可。


    练太极拳头条要放松。那么在当今繁杂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静,也很难,所以,练太极拳也是修心,思想观念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自己,去掉主观的意识,开发潜在意识,激发潜能。潜在意识和主观意识相合了,那才是完美的结合。外在张扬的东西一定要慢慢的化掉,心中再大的波澜,面色也要静似水。太极拳练意识,也磨练人的心性,思想上放开捋顺了,身体也就自然松了 。


    松:桩功不可忽视。有的人宁可多练套路,不愿意练站桩,究其原因就是练桩功没有耐心,静不下来,岂不知桩功是练松静最好的捷径,静不了就松不干净。当你的大脑静到清澈如水的时候,你想到哪,你的身体哪就会有感觉,通过你大脑的指挥,松你身体的各个部位,也就是用意念来松体,在松的基础上练桩、步、架势……循序渐进。


桩:要做到四平四正,提顶、长腰、坐胯,根要入地,且要有腾挪之意(不能站死桩)。


练步:要做到提腿轻灵,落步无声,“进退当中有松沉,松沉当中有进退” 。

练架势:要立身中正,松静自然, 转弯抹角,圆满、顺畅,  经过摧僵换劲的过程后,才会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行拳走架时,面要祥和安舒——“神远放,意内敛”;胸要宽、腹要实;手合背开,松肩藏肘;  转臂、旋腕、指不闲;松腰开胯,胯开了才能落胯,才会合胯;合膝合踝,脚不散;胸肋合抱,裹裆护臀,身形不散。就要有老师的言传,而且还要在老师的身上,不断的去感受和体会内在的变化,这就是身教。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促进自己长功。


 我们要实际,下点苦功 :一个字——练,两个字——苦练,过度到四个字,快乐的练,练的“自然顺畅,不偏不已,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延绵舒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