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7乐讯 | 黄蒙拉访谈:我们需要一点创新的勇气

 typlr2d 2018-06-20

帕格尼尼国际大赛金奖获得者、小提琴家黄蒙拉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去年他在国内首次以弦乐四重奏替代交响乐团的形式,举行了小提琴协奏曲的巡演,这种形式也得到了充分验证与认可。

本周日(6月17日),他将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办“协奏的名义”音乐会。他将再下一城,继续以这种室内乐形式演绎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和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让听众在重温小提琴协奏曲经典旋律的同时,也感受到室内乐独有的宁静与亲切。

在音乐会之前,947特约撰稿人郑超与黄蒙拉进行了一次书面访谈,黄蒙拉简要讲述了他对巴赫音乐的理解和对室内乐的感悟。他的回答体现了他对音乐的思索与追求。在阅读文字之余,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的演奏,也许可以收获一点惊喜,一点感动。


1

艺无止境,很多成熟演奏家在艺术生涯中都有进修的经历,比如丁芷诺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刘育熙教授、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您近年来有没有向名家求教的经历?

艺无止境所以学无止尽,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不必拘泥。如果有心,生活中处处能够收获。

2

您这次选择演奏巴赫的协奏曲,能否谈谈您对巴赫的理解是如何加深的?有人说巴赫的音乐就像一个“空框”,每人都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填充这个“空框”,您准备在这个“空框”里填入什么?

对于巴赫,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不少人强调巴赫的神性,却忽视了他音乐中的世间百态,而我更在意他音乐中属于人类的那一份情感。巴赫的演奏风格在不断衍化,慢慢形成了目前的一些共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审美情趣上的高下也显得一目了然。

3

现在世界乐坛上演奏巴洛克作品,比如巴赫作品,古乐演奏手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您是否也借鉴了古乐演奏手法?

复古演奏、本真主义对于即使是非古乐音乐会中演奏的巴洛克作品也有不小的影响。为了更逼真表达作曲家意图和作品内容以及性格,古乐演奏手法的确有不小的助益。

4

您这次选择了四位有乐队经验的演奏者,以四重奏的形式演奏巴赫协奏曲,能否谈谈为什么会想到采用这种形式?

在古典音乐自身范畴内寻找到一种突破,是这种形式产生的初衷。这次创新更多的尝试是在下半场的帕格尼尼协奏曲之中,管乐及打击乐声部的弦乐化浓缩是这类形式最大的挑战。改编工作一定会遇到一些困难,这点在任何创新都不可避免,但这也正是意义所在,我们这次的尝试在为未来铺路,需要一点创新的勇气。


协奏的名义 黄蒙拉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三乐章

5

您如何选择合作者?您与这次的四位合作者之前有哪些交集?

他们即是好友又是校友,有经常合作的,也有第一次加入的。

6

您这次采用四重奏形式显示了您对室内乐的重视,而许多弦乐名家成名后都注重演奏四重奏,比如海菲兹、斯特恩等,您今后打算向室内乐方向进一步发展?

我很喜欢室内乐,特别是弦乐四重奏。认为是古典音乐的基石,也是整个音乐王国皇冠上的宝石。曾在英国组建过一支弦乐四重奏,很期待未来能够继续。

7

您未来在拓展曲目方面有什么规划?

我很乐于演奏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品,从巴洛克到当代音乐,从西方到东方,也希望中国能够有越来越多更优秀的作品问世,让我们在各国舞台上能够演奏我们自己的音乐。

8

您还从事教学,在演奏和教学方面您如何做到齐头并进并在时间上保持平衡?

我从演奏中获取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加以解构,知其所以然。对学生和我都有益处。

9

巴洛克时代的A音定得比较低(430赫兹),如今是440甚至到443赫兹,弓压也不及现在。您的设置是怎样的?

我采用442赫兹。每个时代的人耳对于标准A的习惯不同,您所提到的弓压亦如是。现在听430的感受就好比巴洛克时期习惯了430的听众听420的标准A一样,都会觉得偏低和因不习惯而产生特殊的感受。我比较在意音乐内容的传递,而不是声音本身,但的确也有不少人认为合适的氛围更能匹配出内容的有滋有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