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在浙江有一座古镇,曾是浙江最著名的古镇,可惜很多人连名字都念不来,如今被人遗忘,你知道是哪座古镇吗?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了解这座古镇,说不定你还去过这里!
这座古镇就是皤滩古镇,皤(po发第二声)滩古镇。皤滩古镇是我国古代江南山区农村古镇文化的典型缩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村集繁荣兴衰的不可多得的典型资料。 皤滩古镇,位于仙居中部的河谷平原上,距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神仙居5公里,是国家AA级旅游区。
经过了千年的风云,千年的沉淀和积累,皤滩仍保存三华里长鹅卵石铺砌的"龙"型古街。街旁唐、宋、元、明、清、民国时遗留下来的民宅古居,气势宏伟、布局精美的"三透九门堂",朱熹送子就学过的桐江书院和曾获得中国艺术展览会金奖、第四届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针刺无骨花灯,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能让你体会到千年文化的内涵。
皤滩古镇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是一个保存完整的商贸古镇。自民国初期起,由于交通条件的变异及天灾人祸,皤滩古街逐渐萧条,特别是铁路通车,使皤滩盐路失去了原有的功能,皤滩市面也风光不再,但主体建筑与结构却保持完好。
皤滩乃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同点汇入永安溪,故皤滩有夜观五月(指五个月亮倒影)之景。皤滩又是水陆交汇之地,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也在皤滩起步,这种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便使得她成为古代浙东南山乡的一个著名商埠和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
皤滩古镇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的民风民俗,恬淡悠闲的生活方式对久居于钢筋混凝土修筑而成的喧闹的现代化都市的人们来说是一种美的享受。以明清建筑为主体的皤滩古镇很好地保留了当时的民居风格,青砖黛瓦、石灰粉檐、古色古香,造型精美,结构精致,力学巧妙。经过百年沉淀传承的民间传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提供了考察研究的范本。
皤滩古镇位于东经120.543048,北纬28.747204,地处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皤滩乡,距仙居县城西约25千米处。仙居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靠近东海,地形丘陵山地为主,属括苍山脉,是中国沿海开放地区之一,内外交通体系发达,东连临海、黄岩,南邻永嘉县,西接缙云县,北靠东阳市磐安县和天台县。
龙形古街,是皤滩古镇留给我们的一个独特而非常具体的外在形态。它的特色与风格,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古街形态、店铺、民居、祠堂庙宇、鹅卵石镶嵌的地面等。这五个方面关联一气,相辅相成,是引发外部世界的兴致所在,也是游人们在皤滩徘徊踟蹰、流连忘返的基本亮点。
针刺无骨花灯:针刺无骨花灯是皤滩的一绝。此灯造型别致,工艺独特,制作精美,小巧玲珑,古朴典雅,更奇的是,灯身没有骨架,全用绣花针刺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而成,玲珑剔透,轻巧能飞。最近十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花灯得以发掘整理,并闪亮登场,一举获得国内金奖,被志家称为“中华第一灯”、为仙居争得了“花灯之乡”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