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江,一座泊在水上的城市

 吴越尽说 2018-06-21

作者:吴江阿庆  发表于20151231

 

轻轻撩开吴江的衣襟,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汪汪明晃晃的水,漾着一垄垄的绿,在吴江丰腴的肌肤上舒缓地流淌着;便是那一座座古朴朴的桥,在吴江流动的风韵里终年厮守着;便是那一缕缕欸乃乃的摇橹声,伴着渔舟唱晚的袅袅饮烟,在一片片水光映照的屋檐下,锅碗瓢盆着一个个咸咸淡淡的日子……择水而居,依水而息。水,映照着吴江的日月星辰;水,滋润着吴江的春夏秋冬。水芹、水花、水秀、水英……一个个如水中捞起来的名字,喊一声,便满口生津,韵味十足;同里、黎里、震泽、盛泽……一个个浮在水上的古镇,去一趟,便满眼生羡,令人不忍离去——这便是拥有“千河之乡,百湖之城”美誉的吴江,一座泊在水上的城市。

    其实,地球的“大水缸”里,真正可供饮用的水实际只有一汤匙。据科学统计,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无法饮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1176平方公里的吴江,却拥有352平方公里的淡水水域,水域面积差不多占到吴江1/3的面积。

    一座城,能如此得天然之境、自然之秀,那么这座城无疑是幸福的。而这座城又恰巧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枕太湖,北依苏州,中间的这块幸福之地,便是温暖的长三角怀里被宠爱有加的吴江了。

    天赐好水,吴江自然物华天宝。

    水是吴江充满活力的生命之躯,水灵而又温和的长相里,有母亲水乳交融的吟唱……

    大运河、太浦河,犹如一块十字玉佩,一横一竖撑起了吴江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经纬,也撑起了鱼米之乡、丝绸之都的独特神韵。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40.8公里的迷人风光,蜿蜒在吴江四季分明、风调雨顺的时光里,足以让吴江魂牵梦绕、爱不释手了。而今,繁忙的江南运河吴江段里,依然有一支老情歌在流淌,听得松陵、同里、平望、盛泽风生水起、生机盎然;听得运河两岸花容月貌、风情万种。

    呈东西走向的太浦河,把太湖与黄浦江牵了姻缘。沿途一个个原本孤寂冷清的湖荡漾湾,因此有了可以串门的上海亲戚。深深浅浅的喜悦里,溢满江南如水的情愫。颔首浅笑间,缓缓解开太浦河的衣襟,芦墟、黎里、平望、梅堰、庙港、横扇……便是太浦河丰满胴体上一枚枚好看的美人痣,亲切地映现着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前世今生。

    水是吴江汩汩流淌的血脉,每一滴流经土地心脏的血液,都闪耀着植物不朽的光芒,积淀丰厚的人文历史,且是那样的掷地有声。

    西枕太湖的吴江,49公里的太湖岸线上拥有7236溇的别样风情,2600多条河道串连起319个湖泊,其中,省级骨干河道22条,列入江苏省保护名录的湖泊56个,占全省的40%。如此丰沛的水资源,这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白蚬湖、九里湖、莺脰湖、同里湖、分湖,元荡、三白荡、大渠荡,北麻漾、金鱼漾、仙人漾……不胜枚举的河湖荡漾犹如吴江身躯上的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大动脉,不仅流畅出吴江“城为泽国,四怀春水”的地貌特征,更是让宋代诗人陈尧佐流露出“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的眷恋之情。在6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终年流淌不语的吴江水,浸润出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不朽篇章和农耕时代“择水而居,依水而生”的历史画卷,也孕育出水乡古镇文化、蚕桑丝绸文化、农耕稻作文化、太湖吴越文化、千年运河文化、芦墟山歌文化、南社社团文化……这些地标式的文化符号,在吴江凹凸有致的情节里,深蕴着一份厚重的历史渊薮,令人心驰神往。

    水是吴江朴实无华的外表。那些河网如织的水巷,温顺地偎依在古旧的马头墙下,窃窃私语的流水声,抹去了昨天斑驳的画面,拉近了我们和过去的距离。

    从高处看,吴江就像一朵泊在水上的睡莲。日出,一处处形状各异的水面像一片片的花瓣,泛着粼粼波光。柔波细浪,摇曳生姿间,忽地一个“鲤鱼打挺”,揉碎一池秋波,溅醉两岸稻香;日落,水面依依拢起如花瓣一般的碎金,杨柳轻拂,水雾氤氲,湖意朦胧。岸边的芦苇丛中,冷不丁几只水鸟的欢叫声,闹醒一船渔灯,漾起千般涟漪……

    如果说,吴江是睡在水上的一座城,那么水也便成了吴江的一张舒适的床了。随意去吴江的哪个古镇走走,那种依河成街、河埠廊坊、贴河跨街的水乡泽国韵味,仿佛让人走进了元代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的情景中。那步移景异的临街水巷、门前河埠、贴水廊棚、三桥相会、驳岸楼阁,犹如一幅幅“盈盈碧水相环,楼阁隔河相望”的水墨画,成了江南众多水乡城市的经典范例。

    雨沐江南时,沿街的檐头水顺着瓦棱的纹理,滴进了吴江毛细血管一般的水系里,流淌成守望相助的湖、河、荡、浜、漾、潭、湾、港、汊、泾……无论是水从天上来,还是水从地上走,抑或是水从河中流,到了吴江,总能觅得一处歇脚的地方,便安然地不愿离去。那份“侬家门外即湖泊,十里湖光入画图”的地貌景象,衍生出吴江独有的泽国风情,使得原本清秀的吴江越发变得水润而妩媚起来。

    吴江的水,不急也不躁。即便水从门前流,不声也不响,默默地流,缓缓地淌,却把坚硬的花岗岩淌水河埠抚慰得光溜溜、滑腻腻;即便船从家中过,不依也不靠,橹声轻吟,水波轻漾,却把回家上岸的雕花系缆石厮磨得温润润、釉光光。

    吴江的水,深情而淡雅。吊桶从临河的窗口“噗通”入水,揉绉一汪清波,吊起满桶清冽。即便上河埠头淘米、洗菜,水花溅在脸上,也有淡淡的甘甜萦绕心间。浣洗完了,随手在浅水河埠石上捞几把青壳螺蛳,或是踏准季节去就近的池塘采些水八仙回家,别样的风味,佐料着一家人的生活……

    水是吴江不变的情怀。那些从吴江的记忆里走来的水,每每触及乡土的衣襟,总有五谷丰登的场景成了我脑海里永远定格的时光。

    有水自远方来,吴江自然不亦乐乎。水,温暖了吴江的蚕桑、丝绸;温润了吴江的稻米、莼鲈;温馨了吴江的美好与向往。吴江没有辜负湖泊众多的自然禀赋,更没有忘记水的千年重托:对56个列入江苏省保护名录的湖泊进行了全面调查测量,为每个湖泊制作了一张“身份证”;10多项湖泊保护专项规划相继编制实施,并在苏州率先启动湖泊集中治理工作。今年,吴江又推出以“清淤、活水、保洁、生态”为主题的畅流活水重大举措,各镇村主要河道被列入整治范围,用三年时间,将8亿元资金砸在水里,目的就是为了改善提升吴江水生态、水环境,不断增强防洪、调蓄、供水、航运、养殖和景观休闲的自然功能,走出一条人与水共生共荣、和谐宜居的良性互动之路。“太湖新城20公里东太湖岸线不得设一根排水管,周边50平方公里没有一家工厂”——这是吴江太湖新城在启动建设时就定下的生态“铁律”,“零排放”、“零污染”凸显着吴江人对于水生态文明的高度坚持。

   “上善若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今天,无论是行走在清康熙年间震泽镇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的禹迹桥上,遥想当年“大禹治水、震泽厎定”的勇气和智慧,或是去太湖新城远眺烟波浩淼的苏州湾,感受当代大禹治理东太湖的魄力与远见,心中总有一种钦佩,在柔韧的似水流年里,漫溢出对吴江人享水、爱水、乐水的敬意。

 
 
作者简介:

  阿庆,原名沈荣庆,苏州市吴江区人。《吴江日报》副刊主编。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散文集《心湖》《心情》《记着,真好》。现为吴江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