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债务违约现象频繁发生,会发展成一场全面的银行业危机吗?

 了脱人身 2018-06-21


财经政策深度分析
百家号06-21 13:35
关注
昨天,又一家上市公司坚瑞沃能因爆发债务危机,终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迄今为止,已有多家企业未能偿还债券或贷款,爆发债务危机。

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债务违约的现象:

2014年3月,当时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能支付到期利息,出现了违约现象。当时政府以现金注入或重组计划为陷入困境的企业借款人纾困,以确保还款。



现在的面临的问题: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明年到期的债券价值约为人民币20万亿元(合3.12万亿美元)。投资者对违约感到不安,担心未来几个月会出现更多违约。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正在坚定地实施金融去杠杆,并且制定了时间表,可以肯定的是,在这段时间内,负债累累的企业借款人在应对现金紧缩时,在偿还贷款时肯定会会遇到困难。但也有分析师和企业高管认为,现阶段的恐慌还为时过早。“对危机的担忧是有的,但缓解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是一段艰难的时期,但这与危机相去甚远”


瑞银证券的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发生的违约只是我国庞大企业债券市场的一小部分,价值2.8万亿美元。目前还没有出现高风险,违约不太可能对整个市场产生影响。

数据提供商万得资讯WIND的数据显示,2018年,有12家上市公司拖欠了总计160亿元人民币(合25亿美元)的20笔债券的还款。WIND的评论说,随着价值约20万亿元的债券在未来12个月内到期,债务危机预计将进一步加深。随着央行不断收紧流动性,一些无法获得新融资的企业借款人可能无法偿还本金和利息。

加上流动性收紧,令负债累累的企业难以获得新的融资,人们担心违约数量可能开始螺旋式上升。企业债务违约的上升趋势令我国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感到不安,并引发了人们对另一场银行业危机可能即将到来的担忧。

我国政府正试图通过降低借贷水平来防范金融风险。这些违约现象都是高杠杆率造成的,高杠杆率的企业发现自己容易受到信贷紧缩的影响,这并不罕见。但获得新资金的机会有限,很容易损害健康企业的利益。其实这也并不是我国市场的信心第一次受到一连串公司违约的打击,早在2015年末至2016年中,数十家企业借款人未能偿还债务,当时央行加大了抑制流动性的力度,曾经引发了内陆金融业的人气危机。

我国的债务危机会发展成一场全面的银行业危机吗?

有人担心我国目前的债务违约会发展成债务危机,并危言耸听地说:债务危机一旦爆发,便会引发货币贬值,资本外逃,利率上升,房地产暴跌,从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然而事情会如这些人说的那样吗?我国真的会陷入“债务危机”吗?



债务危机定义:债务危机是指某个国家国际借贷领域中大量负债,而且超过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偿能力,造成无力还债或必须延期还债。

债务危机发生的形式:

(1)希腊债务危机,希腊政府是罪魁祸首,因为希腊政府累积了庞大的债务,超过自己承受能力。当年的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全球为止震动!

(2)美国债务危机,美国当时的风险主要潜伏在银行和家庭财务方面,美债危机的影响是全球股市暴跌,原油及大宗商品价格连续走低,美元汇率大幅波动,给脆弱的全球金融造成沉重的打击。

我国的情况是,债务违约主要存在于公司,尤其是国有企业,它们是借贷的主体。高杠杆的借贷意味着更高的债务,更高的债务也意味着这些公司在偿还债务时必须更多的利息,这将导致公司在投资和员工雇用方面投入更少。这就导致恶性循环。减少投资和雇佣方面的开支,会打击整体经济,损害企业的盈利,让还债变得愈发艰难。不良贷款会上升,银行放贷会被冻结,金融体系的信心会受到动摇,从而引发全面的银行业危机。

诚信金融一位咨询顾问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中国的金融市场并非完全由市场力量驱动,由于货币紧缩,债券违约可能会大量出现。但世界各国政府仍抱着稳定的心态,他们不希望违约现象在经济中普遍存在。“说明白一点就是,我国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我国债务的融资来源是银行来自民间和企业的相对稳定的存款。这决定了我国金融业的风险点主要集中于流动性上,偿债能力则位居其次。基于这种金融结构,只要高储蓄率得以延续并支撑着巨额的资金流动,债务问题就很难演化为系统性金融危机。

小结:

正如诚信金融所分析的那样,我国堆积如山的债务表面看起来非常可怕,但实际上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怕。因此,虽然从心理上讲,违约数量的增加肯定会损害投资者的信心。然而可以实事求是地说,迄今为止出现的违约数量和债务问题的严重性与市场预期相符,最坏的情况还没有到来。正如标普所说的那样,我国银行业虽有债务风险但尚无全面危机。

因此担心债务违约会导致债务危机,并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但也必须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债务风险,必须想方设法化解掉这些风险,才是必须考虑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