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引争议

 昵称45199333 2018-06-22

近日,沪教版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中,出版社将《打碗碗花》一文中的“外婆”改为“姥姥”引发热议。21日晚间,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发布声明称,更改系为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今后将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

沪教版二年级课文将“外婆”改为“姥姥”

6月20日,一位网友爆料称,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使用本)中第24课,将《打碗碗花》原著中的外婆一词改为姥姥,第5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一文中也做了更改。附图中可看到课本中的多处表述均为“姥姥”。

记者经检索发现,《打碗碗花》一文为作家李天芳所写,原文表述为“外婆”。不少家长、网友对出版社更改表述表示不解。

出版社:更改系识字教学任务需要

21日晚间,上海市教育出版社发布声明称,在沪教版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既有“外婆”的称谓,也有“姥姥”的称谓,“外婆”的称谓出现了8处,“姥姥”出现了4处。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教材把“外婆”改成“姥姥”是为了落实该学段识字教学任务的需要。

“外”“婆”“姥”三个字都是小学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外”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第4课中,“婆”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18课中,“姥”字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第24课中,即在认读“姥”字前,学生已经认读了“外”“婆”两字。

关于称谓,尽管“外婆”“姥姥”没有绝对的地域区分,但通过此事,出版社认识到,语文教材编写除了要考虑学生识字规律和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了解外,还要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和语言习惯。在今后的教材编写和修订过程中将予以高度关注,并防止再次出现类似情况。后续出版社将协助教研部门共同做好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的指导,以准确把握并充分考虑上海地域文化和用语习惯。

此外,有关网络媒体引用的对“姥姥”一词使用的答复,与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无关,是2017年对读者来信反映该社《寒假生活》中一道英文翻译题翻译方式的回复。

6月20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上海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

缘何进入上海小学语文课文,“外婆”要变成“姥姥”?

有网友找出去年上海市教委的答复:“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外婆”属方言。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引争议

据了解,这篇课文出自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教材。微博网友@小阿_小圆圆 爆料称,同一本教材的第6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也全部用的“姥姥”这一表述。

这消息一出来,网友炸开了锅!多数网友认为,“姥姥”才是方言“外婆”才是标准的书面语。因为在我国历代习惯里,父系和母系一直分得非常清楚,古书里,凡里出现母系亲属,一般要在前面加一个“外”字,其解释为“外,远也”,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母亲相对于父亲这边,是属于外嫁而来。于是才有了外公、外婆,或者外祖父、外祖母这种称呼。

就连在《史记》和《汉书》中,写到母系里,也是表述为“外家”,当年西汉末年最大的问题也是出在了外戚把持朝政的问题。而古书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姥姥”这种表述,只有民间才会有这些称呼的出现。

我们来看《汉语大字典》中的解释:

外婆是方言改成姥姥?上海小学语文教材引争议

这里面,明确将姥姥界定为方言。而如今上海却将姥姥定义为书面用语,外婆却成了方言。

一般在我国民间习俗里,基本上只有北方人平时称自己的外祖母为姥姥,南方人基本上是称呼为外婆。而上海的语文教材如此规定,让人费解。

有网友表示,如果要把“外婆”改为“姥姥”那应该统一为“外祖母”吧?

还有网友打趣到,“我不禁想到一首传唱颇广的歌曲:《姥姥的澎湖湾》”

另外,教材编订者修改原作者文章,经过同意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