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方法:学校学习和社会学习之间共同的规律

 我的书摘0898 2018-06-22

两者之间毕竟还是有着许多相似和共同的规律的。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无论是社会学习还是学校学习,都是主体以其特有的结构倾向而与特定的学习内容及其他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环境及其内容都在向主体传达着特定的要求和规定,施加着这样那样的影响,而主体则在这种外力的作用和影响下,发生特定的运动和变化。学习的目的和结果,就是主体通过自我的积极运作,使其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直至符合客体与环境的要求。

其二,无论是广义的学习,还是狭义的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及其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都是复杂的、多层次的,而且作用的性质、作用的大小、作用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良性的,有些是恶性的;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有些作用大,有些作用小;有些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则体现为一种远期的影响等等。例如,在狭义的知识学习中,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的因素就包括,教材内容,传播的方式和途径,授课教师,讲述的方式方法,学校的软硬件条件,家庭父母的影响,大社会环境的状况,如社会崇尚,舆论导向等等,这些因素都从不同方面对学习产生或大或小、或动力或阻力的影响。

其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客体与环境在其中的作用与影响都是在相互作用的格局下来发挥的。因此,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更快更容易地达到目标要求,就要善于调整客体、环境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使得两者尽可能地接近和匹配,从而保证相应的学习能够进行得更容易更顺利,效果更好。当然,这种调整可以从主客体两个方面同时做起,而且调整的方式方法极为多样。例如,把目标要求分解为几个梯次,以缩小它与主体现状的差距;把主体排斥或拒绝的某种环境因素与迎合主体心理趋向的因素联姻,产生以顺带逆的特殊效果等等。

其四,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要想产生好的学习效果,要想使环境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要想主体更快地达到目标状态,就要加大各种客观影响的强度和力度,以使其对主体构成足够的压力,促使主体发生顺向于环境的变化。例如,有威严的施教者,严格的组织纪律,高度统一的价值倾向,设定期限,加大奖惩的力度等等,都会有力地促进学习的进行,促成目标的达到。

总之,广义的社会学习与狭义的学校学习,虽然它们在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上存在着很多差异,虽然环境的力量和影响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力度和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本质上都体现了主客体相互作用规律,环境与客体在其中的角色、作用也是大致雷同的,影响学习效能的原理和机制也是一样的,只是各有特点而已。因此,了解二者的差异及其共同性,对于我们正确地理解环境、客体因素在狭义的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