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经典、学摄影(2)

 如歌行板11 2018-06-22
摄影,从一点点感悟开始!


相机,捕捉城市的偶然——李·弗里德兰德


弗里德兰德着迷于俯拾皆是的街景,

喜用玻璃等透明物体增加层次,

使人和物皆变得令人吃惊和不可思议。


沃克·伊文斯评论说:

“弗里德兰德的照片呈现出:

这个世界是多么冷漠、执拗、

凄凉和性灵枯竭。


它们像恨的短诗,对社会风景

做出了苦涩而滑稽的观察。”



1934年,李·弗里德兰德出生于华盛顿,

是一位极富独创性的摄影家,

早期受弗兰克等摄影家的影响,

以捕捉城市生活中的偶然一瞥而著名。


他的作品乍看起来像是信手拈来的,

实际上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具有巧妙的多层面的景观。


他常利用门廊、窗户

和路灯杆划分画面的结构,


他还在作品中通过渲染气氛

而不是强调结构的手法象征现代生活,

使熟悉的人物和景物变得不可思议。

有时这些作品和他拍摄的街道景物,

如橱窗,都有强烈的超现实的特性。



弗里德兰德非常高产,

他的档案中有将近6万张照片

(薇薇安·迈尔10万张左右)

出版的摄影书和作品集更是多达20余部


他是1967 年“新纪实”展览的

三位参展摄影师之一,另外两位

分别是黛安·阿勃丝(逝于1971)

和加里·温诺格兰德(逝于1984)

这是MOMA举办的一次里程碑式的展览



1967年以来,MOMOA已经收藏了他200幅作品

2000年,MOMA买下他的1000张照片

2005年,MOMA为他举办史上最大的摄影展,展览他的500幅作品

这是MOMA对在世摄影师做出过的规模最大的收藏


30年代,是沃克·埃文斯

50年代,是罗伯特·弗兰克

60年代,是李·弗里德兰德


MOMA摄影部的首席策展人

彼得·加拉西对他照片的评价:

“在这些照片里出现的事物,

并不是一个小群体的共同经验。” 


“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属于

全国人的共同经验。


为什么这些照片意义重大?

因为里面的事物是无所不在的,

它们就是组成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李·弗里德兰德作品



现在来看看他的作品

图多量大

先从他的自拍照片看起

Ready Go!


1.影子上身


2.头上长树,长草,长电线


再来看看他的其他作品

纽约  New York,2011


纽约  New York,2011


日本京都  Kyoto, Japan, 1981


俄亥俄州  Cleveland, Ohio,1980


纽约市  New York City, 1974


康涅狄格州  Stamford, Connecticut, 1973


阿尔伯克基  Albuquerque,1972


佛蒙特  Bellows Falls, Vermont, 1971


伦敦  Jim Dine. London, England,1969


纽约市 New York City,1967


明尼苏达州  Minnesota,1966


纽约  New York, 1966


德克萨斯州  Texas, 1965


纽约市  New York City, 1964


伦敦  London, England,1964


纽约  New York, 1963


纽约  New York, 1963


新奥尔良  New Orleans, Louisiana, 1959


李·弗里德兰德出过一本

摄影集《车窗里的美国》,

全部是透过车窗拍摄风景,

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都市意象,

都打上了现代交通工具车的印记。


应当说这是一种隐喻,

历史的“第二自然”已然成为

压倒性的全球性景观,

而李·弗里德兰德的“社会风景”,

正是像这样凸显了

自身的复杂特征和苦涩含义。


那些千里追杀风景的人,

不妨偶尔也像弗里德兰德这样

思考一下“风景”的真正含义。


让成长带你穿透迷茫(俞敏洪全新作品)

作者:俞敏洪 著,博集天卷 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