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以后的好懂

 文史轶事 2018-06-22

《经史百家杂钞》的文章,基本上涵盖于《文选》、《前四史》(史、两汉、三国)、《古文辞类纂》当中。配合着读有两点好处:一,杂钞里有些文章是节选的,比如《徙戎论》,简直节录的惨不忍睹;二、古书流传至今,版本本来就比较乱,曾国藩当初编杂钞时看到的版本未必就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汉魏六朝大赋那部分,如果配合《文选》来看,有许多原本狗屁不通的舛句就可以找到解释。

3、《经史百家杂钞》虽然文章风采不如《古文辞类纂》(个人观点,首位的因素是《杂钞》没有收录李翱的《复性书》),但是杂钞可以很好的展现历史变迁,这一点很好。古代的几次文献整理(两汉,唐,宋)都得到了反映,也较多的收录了国家兴衰的因缘分析(东汉、西晋、唐末)。所以,我感觉一个人如果能把经史百家杂钞读熟了,国学就算是入门了。

4、最后一点是对杂钞的遗憾。哀祭之属太多,且良莠不齐。韩愈和王安石写的祭文,多是纪念那些特立独行的高人的,欧阳修的祭文更是介绍了理学的三位鼻祖,自然是好文章。但是比如,韩愈纪念他丈母娘的、纪念他小女(光纪念小女这个就两篇)之类的文章,其实真的不怎么样,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意义。所以说杂钞中确实收录了一些大师的败笔。

最后。经史百家杂钞,我读的应该算是比较快的。满打满算也没用够一个月的时间,因为收录作品的原典我大多是看过的。但是读的快,就不够细致了。不过,本来我也就是抱着看看的心态来读的。

如果要是没有一定的文言功底,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但文言这个系统之中也有难易之分,大致以唐朝为分界。唐朝之前的文章算是难懂,之后的文章就简单了,到了宋朝,其实基本上就跟白话差不多了。文言不好的,可以读一下杂钞里面唐朝以后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