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资格打老师,老师没有资格打我

 wwm5837 2018-06-22

来源: 生命教育网(zgsmjyw)


01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据报道,王家长的儿子在五河县五河小学读一年级。语文老师是参加工作刚刚两年的年轻的女教师张老师。张老师于6月11日上午把批改好的语文试卷发给了学生,并要求学生交给家长查阅。但王姓同学当天上午放学回去没有把试卷交给家长。


只因这事,语文老师被家长在群里辱骂,并遭家长殴打。


▲家长微信聊天截图


王家长于是于6月11日上午11时28分在班级微信群里询问张老师是否发放了语文试卷。因为那时张老师已经下班回家,没空看微信,没有及时回复。

 

13时57分,王家长愤怒了,在微信群里骂街了:“妈的逼,断气了吗?”“老子早晚去学校收拾你,教的什么玩意,操你妈。”“断气了。”

 

同在该群的另一位老师看到了王家长的恶言恶语,便解释道:“你这个时候问,老师有可能在做饭,也有可能在做别的事。老师也是人,不可能一直拿着手机。”

 

王家长根本不听老师解释:“等一下就去学校,我就问问到底什么意思。”

 

王家长约14时30分,她到了办公室,找到到了张老师,直接撕扯着张老师的衣服,顺手就扇了一个大嘴巴


▲语文老师事后发布的一条信息


▲同行呼吁,教师应学会自卫


▲五河县公安局发布相应资讯

6月8日,资阳市乐至中学一名班主任在高考结束当晚,接到同是教师的学生家长邀约后,被学生家长带来的人暴打。高三班主任被打风波还没过去,微信朋友圈又疯传:安徽五河某学校老师因未及时回复微信群消息遭受家长辱骂和殴打。


02

赢了老师,输了未来


日前,李镇西老师在公众号上发布一篇文章讲到一个故事:


中国教育考察团在丹麦考察教育期间,曾和一位幼儿园老师互动。我们问:“你们如何处理和家长的纠纷?” 丹麦老师居然听不懂。

中国老师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中国式问题”,便举例说明:“比如,如果孩子在学校出了安全事故,家长来学校闹怎么办?”

丹麦老师很干脆地回答:“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家长!”

中国考察团们很疑惑,问:“难道孩子在学校就没有过摔伤之类的情况?”

丹麦老师回答说:“我班上曾经有一个小朋友在教室里不慎把腿摔断了,家长来了后第一句话是,老师,是我的孩子不小心造成的,和您没关系!”


听了这样的国外案例,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想哭?因为,我们的教师所遭遇的,是不少(当然不是“所有”但的确是“不少”)家长的种种不信任——


孩子被罚站了,家长心疼,觉得老师这样不是教育,是体罚。


孩子被批评了,家长焦虑,怕孩子想不开,觉得老师这也不是教育,而是语言性侮辱。


孩子成绩不好,没学到知识,怪老师“课上不讲,课下讲”。


要检查监督检查孩子完成作业,怪老师吃闲饭,孩子的教育家长们都干了还要老师干嘛!


孩子在学校摔伤了,第一个怪罪的是老师,是班主任!


甚至还有以下类似痛心的新闻:

学生玩mp4与老师在课堂上起争执,老师被处理;

学生上课玩手机,老师抢夺手机遭停职;

湖南的鲍老师,只因让学生写作业,却倒在了血波中;

辽宁的朱老师,只因没收学生扑克牌,惨死在讲台旁……


一位老师曾经给我们留言——

“很多家长把任务交给了老师!太严格,学生受不了,太松懈,家长受不了!还要根据及格率,升学率等等来考核!所有的错,都是老师的错!”


殊不知,家长溺爱,才是教育的最大杀手。家长的不信任,才是对教育最大的阻碍!你们对孩子无限度宠爱,教孩子要赢,你们自己也要赢。可是最后,大家赢了吗?

 

一位老教师给我们留言说——

“作为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近年来越来越觉得不会上课不敢处理学生的问题了。内心经常在责任与平安无事之间取舍,可悲的是,无数发生在身边与媒体上的事实教育了我,去选择平安无事以求自保,可笑自己曾自诩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就这么庸俗了。很多次悲哀的掰着手指算着延迟退休还有十年再加几年,内心充满分裂与恐惧。这绝不是假话夸张,咱可是签过岗位安全责任书的,万一有啥事儿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无权无钱无势的我养家糊口不容易啊。面对剩下的一十二年,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啥时候有个教师保护法横空出世且强势执行?不然恐怕熬不到退休了。”

 

一位老校长给我们留言——

“我是一位校长,从教三十多年,当了二十余年的校长,真真的拿职业当事业,可是各种的难受呀。心也彻底的凉了。当学校在全区呼声最高的时候,我辞去了校长一职,一身的解脱啊!”

 

是的,老师彻底输了,输给了家长,输给了他们溺爱出来的孩子。

 

但是,很多家长不知道,“你们赢了老师,却输了孩子的未来。”


03

呼吁家庭教育立法,家长“持证上岗”


“如果用树的形象打比喻,那么家长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干,学校教育是枝,社会教育是叶,学生的成长是果。根深才能干壮,干壮才能枝繁,枝繁才能叶茂,叶茂才有果实。”

——曹德旺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伊坂幸太郎【日本】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016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该调查发现,30.51%的家长担心“孩子可能学得不如别人多”;近4成母亲“每天都督促孩子多学东西,生怕孩子浪费时间”;87%左右的家长承认自己有过焦虑情绪,其中近20%有中度焦虑,近7%有严重焦虑


调查报告指出,许多家长不能正确理解“爱”的真谛,不自觉把成人的恐惧、贪婪、功利心当作“爱心”传输给孩子,育儿焦虑、教育过度现象依然存在。


报告建议,家长需要在教育上回到平常心,重新找回教育规律。


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凸显,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庭教育观念落后与内容偏失、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因此家庭教育立法十分必要。


把子女当作自身的附属品甚至‘私有财产’,不能正视子女的正当需求,随意打骂。


对子女一味地溺爱、娇惯,通过不断满足子女的物质需求作为表达爱的方式。


理所当然地把自己不能实现的梦想强加给孩子,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导致孩子出现很多反常表现。


不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不懂如何配合学校、尊重在教师、努力与学校形成最大的教育合力。


不理解教育的本质,不尊重教育规律。势必导致孩子的成长环境杂草丛生、一片凌乱,学校与社会教育均无计可施!


家庭教育既是私人的,也是国家和社会的,因而家庭教育立法既要规范家庭教育行为,更要明确国家和社会对家庭教育的约束、支持和保障。


中国台湾地区已于2003年初正式颁布了《家庭教育法》,而大陆至今尚未建立起家长教育的科学体系。国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全国有4亿多户家庭,家庭教育不应该是法律空白地带。


强烈呼吁家庭教育立法,家长“持证上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