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今年(2018)高考作文题的文化价值导向

 江富军的书屋 2018-06-22

  提要:浙江2018高考作文题以肯定浙商等创业者为方向,在高考史上是不多见的。本文论述了该作文题在自我教育与社会观察两方面的文化价值导向。学生的自我教育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能更好地让自己融入社会。职业是一个人与社会的触点,理想与现实在这里交集。该作文题具有职业的、实干的自我文化价值导向。合理追求财富的社会发育良好,社会有道德宽容,肯定工商精神。商业是在关心他人的品质上树立品牌的。工商精神是劳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财富最后总归要归于社会。该作文题有重商的思想导向,让青少年突破道德焦虑,拥抱我们的时代。

  关键词:浙江精神 职业生涯 文化价值 道德宽容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指向浙江精神。题目从历史上的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思想,至今天“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等精神,以“浙江故事”、“浙江传奇”为对象,指向浙商等浙江创业者。这是一次肯定工商、导向企业家创业精神的作文题,在我们的高考史上是不多见的。我们学生习惯于在作文中抒写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加之“关门”读书,社会知识储备不足,因而作文虽从实干、敢干角度切入,却因为企业、创业认识不足而难以展开,更因为自己对毕业后打算,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到位而缺少思考而拼凑思路。考上好大学再说,什么专业,以后什么职业,这是将来的事。大家处于这种隔绝现实、搁置自我的学习模式中。

  由此,本文从两个维度展开:学生自我维度与浙江精神维度。由此感受该作文题在自我与职业、理想与现实、儒与商等文化价值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作文是自我的表达。自我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都会面临两个方向:理想与现实。中学阶段对未来的设计表现为职业生涯预备选择。选择需要早开始。据观察,一个人八岁左右比较明确地知道死亡,到了十二三岁明白了两性,到十五岁,就基本明白社会分工,明白了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明白将来要有职业要投入工作而不是如童年时想的要成为孙悟空奥特曼。到十八九岁,就有了参与工作的热情,因为这时人体已经达到成人架子了,而口袋里还没有钱,自己挣不到钱构成了这些年轻人的自卑点。如果我们的高中学业轻松的话,会有同学想兼职赚点钱以满足自尊和了解社会的,以此找到自己已经成长的感觉。自我在理想失落(做不了孙悟空等)后会顽强地寻找着陆点的,但我们的片面应试教育阻隔了他们自我的成长。

  经过社会实践,他们会有很多体会,他们明白工作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们会在学业上更明白我喜欢什么专业要读那些书。进一步会明白,一个人的职业是个人与社会的触点,是理想与这个现实世界的交集点。科学家就是因为有深度的职业能力,别人胜任不了的岗位而受人尊重,当然科学家是荣誉不是职业,科学工作是职业,就像当官不是职业,公务员是职业一样。职业是社会需要的产物,是社会成员之间互助合作的一种模式。在中世纪人眼中,所有的职业都是上帝的安排,当然,那个时候工种不多,农业社会没多少选择性。在我们的话语中,也有职业是“革命分工不同”的说法,以此要求人们乐意工作不计得失。而现在分工细密,各人的个性特色,家境特色,能力强弱与方向不同,什么职业、专业要经过自己成熟的思考才能选择,还有名校不名校的抉择。这是我们填志愿的重要理由,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就得面对这个问题。公务员、教师、医生是极少量同学将来的现实,大部分同学还是要做个或大或小的老板,或高或低的职员,需要在社会上打拼。这是现实问题,自我在这种现实与原先的理想落差之间博弈而丰富起来,形成文化价值。深刻体验的感受就会有表达冲动,作文就会有话说。

  从长远的自我教育上讲,中学阶段经过这些观察、体验、思考的同学,到大学后性格稳定,实践性强,出社会后容易乐意工作。而整个中学没有思考过这些内容的,到大学后管理节奏变化,就容易被灰色情绪支配,出社会后更会茫然。一时间现实骨感,世态炎凉,好像突然被人抛弃的感觉。

  职业文化是中学生必须正视的内容。在我们的中学语境中,常常被理想偷换。这个相对高端的文化概念让中学生有时感觉空、伪,给他们逆反以重要的理由。志向建立在沙滩上就如游戏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包含理想,又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中学生一边在求知,一边本身也在行中,他们观察社会、展望未来,都要落实到行中。用世思想者有积极的人生。事功文化、实践精神,都是实干的基础,这样才能走在前列,而不是想在前列。这样的人生进入积极的自我文化价值之中,才会长久充满热情。表现在作文上,可以说有血有肉,内涵丰富,感情充沛。

  作文是社会观察的表达。从自我出发,站在人生新起点,才会有切合实际的思考。那么,要想让思考深入,还要知彼,要知道周围的世界。“经世致用”要先“知世”,浙江精神是我们浙江文化的产物。理想结合进我们的家国精神中,才能有“勇立潮头”的能耐。

  浙江精神是个很庞大的概念,其中有对工商人士的宽容与支持。我们一直以来在抑商的环境中。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把成绩罗列了一遍遍,而有人却把道德滑坡简单地归之于商业文化,甚至在无商不奸的民间传说中组织着道德谴责。当然,各行各业都有不良之徒,工商界是利益的集散地,更免不了有奸商。但桥归桥路归路,抑商的封建社会照样有腐败。我们似乎习惯了在现象中慷慨谴责,这更容易忽视根源。这一道作文题,让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有些教师不习惯。这与我们传统语文教学中的儒道思想,高蹈形象,君子不言利的形象有出入。有的要求语文不要政治化,而实际上生活作文观不可能不包含社会、政治的。什么荒了自己的地种了别人的田,文史哲天然地不分家的,语文不可能有自己完全独立的园地的,就是与理化生也与之藕断丝连的。作文写成社会评论没什么不好的。我调查过考生,他们在应试时没有考虑或不知道这句话来自哪里,更多的是遗憾自己社会知识不足、地方文化知识不足。

  工商精神、创业精神绕不开私利、欲望,需要更多的道德宽容。我们更多想到中世纪到资本主义期间,人们的价值怎么从极端的清教徒世界到后来的肯定欲望、重视现世生活的方向。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很重要的,肯定现世、追求财富获得了上帝的认可,让他们的企业精神开始发展。《鲁冰逊漂流记》正是企业家开拓精神的反映。他们是宗教改革先行呢,还是事实上的商品经济发展后促进宗教改革?或许两者兼之。

  重商是社会成熟的表现,合理追求财富的社会发育良好,而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全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在浙江温岭,民主恳谈在温岭,可以说温岭人有合作、宽容精神。现在需要一种宽容的理论来解释我们这个世界,现在需要在浙江精神的概念下,重新调整我们的知识结构、人际结构与价值体系。如果一味地道德高压,一味地在象牙塔中唱高调,这种文化价值导向侧面加剧了嫉妒富人的风气,那么,历史会不会出现惊人相似的强力重组财产?不要以商人的精明来否定其道德,而要明白这是一种自我防御。把自己的利益合理地最大化,与君子生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并不矛盾。实际情况是,企业家已经在经济场中坦率言利了,而“将来的企业家”--我们的中学生却陷入道德焦虑之中。有可能是不言利的片面教育更容易导致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商业是文明的标志。以客户为中心,关心他人,以人为本,几乎是所有商人的基本品质。商业是平等的标志,没用枪杆子逼着客户买东西。买卖是自由意志的结果,商家只能用优质服务与产品质量吸引顾客。有人说浙江人在捕捉商机上是一流的能手,应当说关心他人、急他人之所急,才是捕捉商机的主要人格力量。在产品设计上,在投资选择上,如果不站到顾客角度设身处地地看问题,那么,这个产品一定不会畅销。一时的关心是容易的,长期的关心就是一种坚守、付出,一种执着,所有的商业品牌都是坚守、执着的成果。

  工商精神也是劳动精神。那些中小企业老板更多是劳动者形象。八十年代提出勤劳致富的口号,当时出现养猪大王、鸭司令等名称,让人联想到从前的地主、资本家,现在归结为企业家概念。就我们身边的企业家,十有八九是忙忙碌碌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艰苦奋斗永远是企业家的法宝。赚钱欲望在企业家身上是强烈的,这是在起点上。他们更多的还是传统百姓的勤奋、节俭,也是苦行僧精神,他们把劳动神圣化、信仰化、使命化。我没见过几个企业家花钱真的大手大脚的。什么豪侠,一掷千金,什么视金钱如粪土,要么是文人的臆想,要么是不劳而获者的横财,没一个人愿意拿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挥霍的。节俭是美德,不是小气。钱花不完了还要赚钱,这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精神惯性。工商界勤奋者,多少伴随“铜臭味”、功利心的,谴责他们是守财奴,恰恰不懂他们以财富为目标的生命乐趣,这是对财富与劳动、智慧的一种尊重。现在,清教徒式态度来敌视财富的人少了,西方启蒙时曾有神意来解释,他们继续占有财富怎么办?回答:这是上帝的安排。这样大家似乎不嫉妒了。这种平衡方法也是暂时的,而新的文明兴起,能包容这种财富差距。由于历史原因,浙江国有企业不足,民营企业发达,我们一路走来,见证周围不少民营企业家打拼的艰难历程,这让浙江人对待财富更有一种宽容感。至少,这些中小资产者用近乎禁欲主义来艰苦奋斗,来获取财富带来的安全感,我们有什么理由否定他们合理的私利?我们阐释的理念是:我付出劳动,我就可以大气地活着。我做故我在。这是之江力量,这是文化自信。

  钱塘自古繁华,吴越之地工商一直发达,到上海开埠后更是如此。事功学派在浙江有市场,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是浙江的传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能不能理解为这是晚清以来实业救国精神的延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些思想用文化来承载,就有了翅膀。高考作文题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导向功能,尤其在青少年中。如果我们的教育文化还在否定商道,那么,如前所述,这种分裂也会加剧应试教育下学生的道德痛苦,加重学生自我与时代的不适,由此我们也看到了逐利的商业文明在中国大地上艰难行走的痛苦。发展必然是动态的,认可私欲或许是有所发展的前提。对合理私欲的肯定又在节欲范围之内,用艰苦奋斗来追求,可谓之创业精神。使命感让创业精神昂扬起来。坦然言利,回报社会,重归于儒之仁,这才是求真。用实事求是突破意识形态的迷雾,找到新的结构,探索思想是怎样从古代走来,一步步发展,穿越中世纪。求真才能坦然面对财富。我们需要理性经济主义,需要经济伦理。要结束对商人从生命意义上嘲笑、从道德上否定的局面,更不能让伪道德障眼。“从人身上赚钱,牛身上刮油。”这话实实在在。大商人钱太多了,自己花不完,自然要从慈善与公益中寻找意义与价值,这话也实实在在的。有句话说,大商人造势,这造势更应当包括文化导向,让大商人强大的处世能力、经营能力与济世精神并驾齐驱。

  目前中小企业处于艰难状态、危机之中。如果行业文化没有保护他们的屏障,轻商抑商传统依旧,那么,现在的现代化转型升级难免会让他们步步惊心。没有自主权的商业结构中,难怪企业向权力抛媚作为生存之道。如果说明君贤相结构中,包含着自己的惰性,那么,轻商传统会与秩序要求结合,提供强力文化的土壤。老实说,马云等大商人我们不能否定,而浙江精神、浙商精神,更多的是中小企业家艰难的开拓与坚守,更多的是浙江热土上运行的包涵私欲、宽容致富、尊重劳动的品质。如此,这道高考作文题,从中学生教育的角度肯定了商道,具有文化价值导向意义。如此,让我们浙江学子充满实干、创造、勇气,让学子们融入我们的时代,热情拥抱我们的时代。

  

  尾声:社会文化广阔无边,这篇四不象的拙文絮絮叨叨这么多,也算直抒胸臆,能觅得冰山一角即足矣。“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不当之处,欢迎拍砖,谢绝谩骂。

  谢谢朋友们。

 

浙江省温岭市新河中学 江富军

 

 

观点参考:

国富论 英 亚当·斯密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4月第1

资本主义 美 维克托·D·利皮特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6月第1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 马克斯·韦伯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912月第1

浙商是怎样炼成的 杨宏建 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6月第1

宗教与社会和谐 蒋学基 主编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9月第1

 

2018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灿烂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