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MDT 2018|刘媛:腹主动脉瘤影像评估及治疗策略

 我爱杂货铺子 2018-06-23

医学上常常将动脉瘤定义为“局部扩张超过自身正常直径的1.5~2倍以上的瘤体”。动脉瘤分为真性动脉瘤(含正常动脉壁的全层结构)和假性动脉瘤(纤维层+附壁血栓),其中假性动脉瘤更为危险。2018年6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2018血管疾病多学科协作论坛/周围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课程(VMDT 2018)上,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刘媛教授就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评估与治疗策略为我们带来了精彩一课。

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导致腹主动脉瘤的主要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超过95%的病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创伤、真菌感染、动脉先天性发育缺陷、马凡综合征等。

流行病学数据:西方人的发病率高于东方人,且这一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男性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约为4:1。

临床表现: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失血性休克)以及远心端动脉栓塞或出现压迫症状。研究表明,当患者出现后壁破裂或破入下腔静脉形成AVF(动静脉瘘)时,患者可能有较大的存活机会。

体格检查:腹主动脉瘤患者会出现腹部搏动性肿块或伴有震颤、杂音,同时也可确定瘤体上界与肾动脉的关系,如搏动性肿物上界与肋弓之间可容纳二横指,提示动脉瘤位于肾动脉开口水平以下。同时,医师也需要检查全身动脉情况,尤其是要关注下肢血运情况。

影像辅助

DSA:属于有创检查,可根据情况选择。

CTA:目前最先进的无创血管诊断方法。这一技术借助螺旋CT进行快速扫描,从而获取不同切面的二维或三维立体血管影像。同时还可指导EVAR术中支架的释放以及评价EVAR术后封闭腹主动脉瘤的效果。

MRA:可以鉴别出主动脉瘤周围出血、移植物感染等。但是缺点在于伪影较多,且评估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准确性较差。

腹部超声:安全无创,可以广泛应用,其准确率可达90%以上。

治疗策略

对于4.5 cm以下动脉瘤:建议进行观察并控制血压,定期随访;

对于4.5 cm以上动脉瘤:选择腔内支架修复或外科手术。

有学者主张,只要患者没有手术禁忌症,建议所有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

尽管外科手术治疗更为彻底,但近年来腔内治疗逐渐成为医师的首选。在患者进行腔内手术时,医师不仅要关注患者瘤颈的各项参数(直径、长度、成角、钙化、血栓),还要特别注意手术的入路以及囊腔情况。

出现并发症,若为Ⅰ型内漏建议进行精细测量,进行主动脉cuff,并选择Palmaz裸支架进行手术。出现Ⅲ型内漏:建议选用AUI支架并选择股-股旁路。

总 结

综上所述,当医师对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要制定首选方案,同时也要制定一套合适的替代方案,并时刻关注术中并发症的情况,制定合理的术中并发症处理预案。同时,对现有支架系统的熟悉也是外科医师必备的素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