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生为什么能“看”懂超声波检查结果?(上)

 宛平2008 2018-06-23
       医生能“看”超声波体检报告,让我们倍感羡慕。超声波嘛,不是靠“听”的?为啥能‘’看‘’呢?当然还有我们的健康报告。别急,还要从蝙蝠;声波原理;人体的器官大致情况一一说起。

  飞禽走兽是人类划分非水生动物的最主要两大类型。但有的却不完全符合,比如蝙蝠。不要小看蝙蝠,它的视力挺灵的。还有它的耳朵,能接受超声波,从而分析障碍物,发现猎物,躲开对其不利的敌手。也因为它这点本领,启发了人类,研发了造福人类的超声仪器,如体检用的医疗设备和位于深水寻找物品的声呐检测。

    我们都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空气也好,水也好,木头也好,甚至石头,这些都能作为声音传播的媒介体。声音在真空是不能传播的。月亮看着美,但它的寂静是人类无法想象的。但天上没有免费午餐,声音传播,就消耗声量。有的物质挺消耗声能的,你把门关上,外面传来的声音小多了。了解这些,对超声波为什么能帮助诊断疾病和打捞物品是有帮助的。

    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人的耳朵听不到它。它具有以下物理特性:
1方向性——束性。是沿着声波发射方向散播的。我们说话,从来没有后面的人听得特别清楚,而我们对他说话的人竟根本感觉不到我们的声音。
2反射;折射;散射
 在声波散播中,由于遇到声阻不同的介质,一部分声波就会从界面反射回来,这就是反射。比如我们在空旷的山上,可以听到自己的回音。剩下的声当不是以垂直角度进入波则以另一个角度进入另一个介体,这就是折射。散射。当遇到不规则的小界面,或界面小于波长时,就会出现不规则的反射,折射,这就是散射。在人体,造成超声折射的往往是红细胞或脏器的微细结构。
3吸收和衰退特点。声波通过介质或射到介质时声能减少会减少,消耗。它与介质的温度,粘滞度,和传播距离有着密切相关。
超声波的衰减特点对对判断病变的物理性质和物理性质有一定意义。
4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是因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而命名的一种物理规律。多普勒曾提出这一理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这现象在声波传导也体现。
在音量同等大小的情况下,在音源远处比近处感到“低音”。因为此刻音频变高,波长变低。这也导致有声源遇到与之相对运动的界面时,入射超声与发射超声的声波产生频率上的差异
5 穿透力 (指超声波能穿透介质最大厚度的能力)和分辨力(指超声波能分辨并显示两个两个界面最小的距离的能力)。
 综合上述,人们就能通过发射一束超声并通过声波的反射作出分析从而判别病理,寻找物品等等啦。

      问题又来了,人类耳朵不能听到超声波,更谈不上判别的。但人类能制造声像图。声成像大致原理是基于传声器阵列测量技术,通过测量一定空间内的声波到达各传声器的信号相位差异,依据相控阵原理确定声源的位置,测量声源的幅值,并以图像的方式显示声源在空间的分布,即取得空间声场分布云图-声像图,其中以图像的颜色和亮度代表声音的强弱。
  就这样,人们通过“看”超声波而辅助诊断,在深水打捞物品。在声像图中,多反射的表现为强回声光点(即特别亮白),少回声者表现为弱回声光点(也是白色,但,不太白)。无反射表现为暗区。
                                           
医生为什么能“看”懂超声波检查结果?(上)
                     上图帮助我们初步理解‘’声影‘’的意思。声波遇到结石反射性强,图像为强回声,很亮白。
 在人体中,依据对超声的反射可分为少反射区,无反射区,多反射区,全反射区。全反射区主要见于含大量气体的器官和组织,比如说肺部,由于全反射,一则很难作出对比,二则声波无法进入其他组织,所以超声检查不用于肺部或其它含气量大的器官。

 更具体的医疗诊断中的超声检查将在下期讨论。本人的拙作又长又臭的,不如不少老师的好,比如井泉清清1老师的介绍一些B超,x线,CT,核磁共振的医学科普(上)欢迎各位给我提提意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