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型性格父母对孩子的影响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在我们所谓的“80后”、“90后”父母中比较多见,尤其是近几年才组织家庭,成为父母的“80后”,由于这一代人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都比较年轻,因此,他们对父母,对家庭的那种依赖就更加的严重。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的特点是,独立性差,依赖的意识严重,从开始恋爱就有父母代为“相亲”,到结婚成家又由父母代为出资购房购车,等“80后”们真的当了父母,他们又得依赖他们的父母为他们带孩子。 依赖型性格的妈妈:除了生孩子的事得自己来完成,其它大小事均需要依赖父母来搞定,这样的妈妈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心理承受力几乎为零,在父母的宠溺下长大,即便自己当了妈妈,还处处以小女孩自居,喜欢蝴蝶结和粉红色,属于心理上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在我们今天的学校里比比皆是,依赖型性格的孩子,还存在着情绪不稳定,任性,自私,胆小等特点,有的男孩十二、三岁了,还不敢自己睡,一定要在妈妈的怀抱里才睡的安稳,有的女孩十几岁了,还要爸爸来给洗澡,自己分不清哪是洗头液,哪是沐浴液,这样的孩子比他们的父母生活自理能力更差。 实际上许多依赖型性格的父母,他们的依赖也是由他们的父母造成的,由于这些父母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因此,他们的父母也过多的包办与干预了这些子女的生活。 正是这种包办和干预造成了这些子女依赖型性格的形成,由于对父母过于依赖,这些已成年的父母常常表现的不够成熟。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80后的孩子让人头疼,学习上缺乏好的习惯,生活上缺乏好的规律,与人相处上缺乏好的行为,实际上很多问题在于他们的父母过于依赖老人来带孩子,中国的老人向来讲究隔辈儿亲,所以,对于他们子女的孩子他们更是缺乏科学引导,严格要求的习惯。 只要孩子高兴,老人就高兴,这样被宠溺的孩子根本谈不上会有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更不会懂得如何与人礼貌的相处。等他们的父母发现问题想要修正的时候,常常会遭到孩子的抗拒,老人的反对,所以,依赖型性格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父母来带完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 过于依赖他人的行为是一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因为把很多主动权放在了他人手中,这样的你就很容易遭受伤害,而且,过于依赖型的性格容易让你失去自己的主见,缺乏理性的判断力,你会在人云亦云中失去自己,也抹杀了自己的个性,在这个个性为王的时代,这无疑对你个人的发展极为不利。 而且,孩子的成长最主要的是习惯的养成,一个有好的习惯的孩子,进入成年以后,才会很好的打理他的生活,80后的父母实际上已经体验太多因为从小缺乏好的习惯引导,而造成的对独立生活的影响,所以,更应该从自己的孩子身上找到一种能够让孩子更加独立,更加成熟的教育规律。 过于依赖型的父母很多时候无法处理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冲突,对于来自于婚姻的问题也是逃避大于面对。 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中缺少独立承担的勇气和习惯,一直在父母的包办下过着顺境中的生活的他们,对于逆境中的生活极为的不适应,甚至无法担当,这正是造成了许多80后,无法解决婚姻中的矛盾,动辄就选择离婚做为解决冲突的手段的背后的原因。 案例 这对均是来自普通家庭的夫妻,在对方的父母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他们购房买车,举办了豪华的婚礼后不到一年,两个人便因为生活琐事闹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当法官让他们双方陈述为什么要求离婚的理由时,这对年轻的夫妻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是因为夫妻两个经常为谁来洗碗谁来做饭这样的琐事争吵不休,所以,坚决要离婚。 这样的理由让法官都有些瞠目结舌,最后,在调解不成的情况下,法院只好判决他们离婚。 离婚后小夫妻各回各的父母家,重新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为了离婚,妻子打掉了已经怀孕数月的孩子,她的理由是,“我还是孩子呢,我还没想好是不是要做妈妈。” 这对80后小夫妻的仳离,实际上是典型的依赖型性格造成的,因为在各自的父母家依赖习惯了,他们都无法习惯独立的生活,无法担当起家庭的责任,即便他们选择了进入婚姻,却仍难保障这个婚姻的延续。 在他们看来离婚是解决他们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好手段,这也是他们的依赖型性格造成的选择。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出了问题总会把责任推给别人,并且,怨天尤人,闹情绪发牢骚,指责所有的人,就是不会去考虑他在其中的责任。 这一方面跟他们过于依赖别人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人格与心智的极为不成熟,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巨大差异。 有的依赖型性格的父母生理年龄可能已是三十几岁的而立之年,但心理年龄最多也就是二十几岁的样子,这其中形成的差距,决定了他们的行为跟他们的生理年龄极不相衬。 而在这种父母身边,孩子怎么能够长大,怎么能够学会独立,这是目前很多“独二代”家庭的困惑。 常常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带大了他们的孩子,又在帮他们的“独一代”来带“独二代”,在这种环境下,同样的抚育方式和理念,让“独二代”也无法成长的比“独一代”更加的科学。 想要摆脱这种依赖型性格,让你的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加坚强与独立,我首推独立型性格的培养与塑造。 独立型性格的父母常常具备一定的责任感,有担当意识,遇事大多靠自己,而不是靠父母与他人。由于独立意识特别强,他们极少的会去推卸责任,怨天尤人,孩子自己来带,生活自己来打理,独立型性格的父母在80后的独一代里也有不少。 他们通常是从小就不被父母包办一切的群体,有的小小年纪就去挤公车上学,有的长期在学校寄宿,养成了独立的习惯,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成为父母以后,也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教育与培养,可以说有独立的父母就有独立的孩子,他们是真正认识到塑造孩子独立型性格的重要性的父母。 ①减少依赖法 与过度依赖相比,减少依赖,可以让你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独立的习惯,譬如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孩子可以自己来带,家务事可以与伴侣合作来解决,如果父母硬要参与你的生活,也请拒绝他们,因为,你的父母为你操劳了半辈子,你的长大成人,就是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的时间段了。 虽然,带孩子很累,但是你要知道,只有每天跟孩子朝夕相处,建立亲密关系,你的孩子成长的每时每刻,你才能与他一起分享,对于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况且,孩子在你身边,你可以用你的最好的习惯来影响他,让他成长为和你一样独立的人,这种收获会让你特别有成就感。 减少依赖以后,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开朗自由了,过去由于对他人的依赖,你很多时候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不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生活,现在你完全独立了,你尽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把只属于你的家庭生活安排得有声有色。 当你不再依赖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包括你的父母,过去他们对你是命令式的,但当你变得独立以后,他们会跟你用商量的口吻,甚至是征求你的意见的方式来跟你沟通,这就是独立的魅力,它让你更有尊严,更有分量。 所以,减少依赖看上去好像你失去了什么,实际上你才是那个真正得到的人。 ②寻找自信法 依赖型性格的父母常常是最不自信的父母,因为总要依赖别人,他们通常都会在这种依赖中失去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甚至干脆就认为自己一点能力都没有,离了别人就活不下去,这是一种典型的假相,生活的真相是,只要你坚持认为自己能行,你就一定能行。 想要变得独立起来,你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自信,给自己一些信念,告诉自己你能行。 可能在摆脱依赖中你会出现一些失误,没关系,这完全是正常的,你不应该就为此而怀疑自己,并为此而痛苦,任何习惯的摆脱都会经历失败与痛苦,但只要坚持,你一定会成功。 对于依赖型父母来说,你的自信就是你的信念,你要坚信自己可以把孩子培养的独立而优秀,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你一样可以让他长大成人,并且取得人生的成功。 这是你想要改变自己的决心,也是你能够找到自己的唯一保障。 ③依赖戒断法 跟其他行为一样,依赖也是一种瘾,有时候这种依赖天长地久,就形成了一种很难改掉的习惯,所以,你必须有戒断这种瘾的决心和措施,才能真正的改善自己的依赖性。 想要真的戒断这种瘾,你必须得到周围人群的配合,譬如跟你的父母达成默契,让他们不要过多的干预你的生活,支持你的独立,跟你的朋友沟通好,让他们监督你的行为,一旦发生你以前的依赖行为进行必要的提醒与制止,帮你提高自觉性。 譬如跟你的伴侣进行一些分工,把家庭事务来安排好,给自己一段时间,看看你学会独立生活以后,生活的品质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 如果提高了,说明你的依赖性已经戒断的非常成功,如果下降了,说明你的独立性还很差,你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这种戒断也需要过程,你要给自己一点时间与空间,并且,跟你的伴侣学会相互宽容,毕竟,一个家庭的独立跟一个人的个性独立是完全不一样的,它需要夫妻双方都付出努力,并且,有共同的信念,愿意彼此合作,来完成自己的独立型性格的塑造与转化。 由依赖型性格转化为独立型性格,父母们最大的收获便是发现自己长大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而自己的孩子也会从小学会独立,有自己担当一切的意识了。 在对孩子的培养中,孩子是否具备独立能力可以遵循下列的原则:
![]() ![]() ![]() 注意!注意!送课啦! ![]() 优竹教育,为你提供系统化的育儿原理; 家庭教育领域最全面、深入、精准的辅导专家; 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健康、快乐、科学成长! 优竹教育 在儿童成长系列课更新期间,我们将在每周送出1套总价值3861元(专栏价格2400元)的课程优惠。
获取方式
①在文章下方留言,每周7篇推文,总计获得留言点赞数最高的朋友,即可获得本周赠出的专栏全免优惠。(如果出现2或多人点赞总数相同,则共同获得课程。每周日晚22:00作为统计截止时间。)
②转发本篇推文到朋友圈,集赞18个,将截图发送到订阅号后台,即可获得1分钱课程任意1节课资格。
课程详情
2018年5月3日,优竹教育将开启一个新的系列课程——儿童成长系列课,每周四晚20:00准时更新。
从社会学、心理学2个维度,按照0岁-18岁儿童自身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对家长进行科学的育儿指导、家庭教育问题指南。
本系列课程共20节,内容涵盖家长心理(3节)、儿童成长阶段特点(4个部分,12节)、儿童各个阶段的成长需要(4个部分,4节)。
怎么样是不是跃跃欲试了呢?赶快在下方评论区参与讨论赢取课程吧! ![]() @优竹教育 ![]() |
|
来自: 姚强k57ugxyda3 >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