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不起,我不姓“头huáng”,姓“黄金的黄”!

 369蓝田书院 2018-06-23


 社交场合上,出于需要,也出于礼貌,总避免不了介绍自己的姓氏,但作为黄家人就没有像“弓-长-张”、“阝-东-陈”、“木-子-李”等姓氏那样好介绍了。

“请问贵姓?”,“免贵姓黄”黄家回答,是“艹头huáng?还是三横王”?由于黄王谐音,不好辨别,人家难免会再补充一句,一般情况下,多数黄家人点头默认是“艹头huáng”。可是考究起来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因为“艹头huáng”只有“葟”字,而“黄”字并非“艹头”。 



一、《汉典》解释“黄”字:

第一、“黄”【基本解释】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

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

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

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

 


5. 姓。

第二、“黄”【说文解字】:

【卷十三】【黃部】黃

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凡黃之屬皆从黃。,古文黃。乎光切。

(黃) 地之色也。玄者、幽遠也。則爲天之色可知。易曰。夫玄黃者、天地之襍也。天玄而地黃。从田。土色黃。故从田。炗聲。乎光切。十部。炗、古文光。見火部。凡黃之屬皆从黃。

 


 

二、其它《词典》解释“黄”字:

第一,“黄”同“璜”。指“佩玉之形”。《甲骨文字典》记载:“黄,象人佩环之形,古代贵胄有佩玉之习。”《礼记》说:“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此为佩玉有环之证。《汉字源流字典》的解释是:黄,构造象形字,甲文象佩璜之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为双璜并联状。金文繁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黄”,当是“璜”的本字,是一种并环状佩玉。合则为璧,分则为璜。郭沫若先生在《金文丛考》中指出:“黄即佩玉……后假为黄白字,卒至假借义行而本义废,乃造珩若璜以代之,或更假用衡字。”张清常也认为:“黄,本象佩玉之形。”

第二,指颜色。黄色为五色之一,青白赤黑四色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黄则被视为“中央之色”。班固《汉书·律历志》载:“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在《白虎通义》中,班固进一步指出:“黄色,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意即黄色是万世不易的大地自然之色。《礼·典礼》有“君子式黄发”的记载。《疏》:“人初老则发白,太老则发黄。”《唐开元志》:“凡男女始生为黄……三年一造户籍,即今之黄册也。”

第三,指名称。代表河名、国名、官名、鸟名、马名、药名等。如《尔雅·释水》记载:“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左传·桓八年》记载:“楚子合诸侯于沈鹿,黄随不会”;《杜氏·通典》记载:“秉黄令,晋官,主秉舆金根车”;《尔雅·释鸟》记载:仓庚,“黧黄也”;《淮南鸿烈集解·览冥训》记载:“青龙进驾,飞黄伏阜”;《诗·鲁颂》:“有骊有黄”;作为药名,则有大黄、地黄、硫黄、雄黄、雌黄、中黄等等。
从“黄”字的引申意义看。在古代中国,“黄色”的引申意义是象征皇权和社稷。与之相对应的

“黄袍加身”意味着得到政权和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皇帝的宫殿都用黄色琉璃瓦,宫内装饰均用黄色,皇帝的车子称“黄屋”,宫禁之门称“黄门”,朝廷刊印的历书称“黄历”。于是乎,“黄色”也成为黎民百姓禁用的颜色,如宋代王懋《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黄色何以能成为中国的帝王之色?有两种解释:其一,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经常穿黄衣,戴黄冕;其二,对黄色的尊崇起源于人们的敬土思想。在古代,汉民族用五种颜色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在五行中独推“土为尊”;五色也代表“五方”,即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其中“五行”和“五方”的中都用黄色代表。《诗·绿衣》记载:“黄,中央之色也。”后来,黄色又与“正统”联系起来,以有别于“四夷”。自隋唐以来,在中国传统典籍中,“黄色”一直是君权的象征。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元代与清代,黄色依然未改其固有的文化内涵。







特别是在色彩上,黄色给人轻快,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感觉。黄色是由波长介于570-585毫微米的光线所形成的颜色,红、绿色光混合可产生黄光。黄的互补色是蓝。但传统上画师以紫色作为黄的互补色。

“黄色”作为高贵、尊严的象征,为皇家御用,根本与色情、淫秽无干。由于受西方低级杂志---《黄杂志》“yellowback”的影响,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黄色”有色情之义,今天的中国也学习了西方用“黄色”来指称带有明显色情意味的的东西,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一样事物只要被冠以“黄色”二字,往往就是“扫”和“打”的对象。

为此,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先生曾写了一份《将'扫黄'改为'扫秽'或'扫色'刍议》的提案递交给全国政协大会。王先生认为要更加科学准确地使用民族语言文字和规范专用术语,应将“扫黄”改为“扫秽”或“扫色”更为妥帖。

此呼吁得到众多支持者,但作为约定俗成的词汇,要改变这个口语习惯,确实需要很长时间,黄氏族人一定要有信心!

从我做起,介绍姓氏时,请说“黄金的黄”,而不是“艹头huá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