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93-黄-田氏二贤碑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93 ![]()
![]()
![]()
![]() 楷书 ![]() 行书 ![]() 草书 田蕴章书法讲座《每日一题每日一字》【193-黄-田氏二贤碑2】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n7zo?p=193 每日一题 碑铭体大体有两种。有的先论生平,如《皇甫诞碑》。有的直接进入正题,如《九成宫碑》。有的文体是文白相掺。空一格,以示尊重。落款“不肖子”是子辈的谦称。“荆树有芲兄弟樂,硯田無稅子孫畊”是田氏家族祖傳的一幅楹聯。荊樹是田家的象征。槐樹是王家的象征,如王家喜得貴子,可寫“槐蔭滿庭”。“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世間冣難得者弟兄”,單數田蘊章所寫,雙數田英章所寫。上款:兄弟合書,時人莫辨,唯父伯可見也。 每日一字 学写“黄”字。先写一横再写两竖,再写一长横,并且不要太粗,这一长横是主笔,上下共有八个等间距。这个字的行书笔顺与楷书一样,只是下面的两个点要点到上面由字的外边,托得住上面,并左点要朝里点。写草书不要拿起笔来就写,一定要有一种严肃的态度,一定不要张扬,写草书也有含蓄在里头。写草书的时候一定要有庄重感,草书的黄是先写一横,然后写两点,横不能短不能粗,但要有力量。接下来的两个转折,第一个要小,第二个才能大于第一个。写草书必须要极度地熟练,因为草书是要快捷迅速的。如果边写边想,就失去了草书的流畅。 黃,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聲。炗,古文光。凡黃之屬皆从黃。 黄,中原土地的颜色。字形采用“田、炗”会意,“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采用“黄”作边旁。 甲骨文的黄字,从大,像人腰间佩带环玉之形,其本义即指佩玉,当即“璜”的本字。后世黄字借用为颜色名,为五色之一,其本义反而渐不为人所知,故另造从玉的“璜”字以代替之。 黄卷青灯:喻指书生攻读生活。 黄袍加身:黄袍,皇帝之服。谓受拥戴而为天子。 黄钟毁弃:黄钟,黄铜铸造的大钟。屈原《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谩人高张,贤士无名。”喻贤才不得任用。 另: 【构造】象形字。甲骨文像佩璜之形。上为系,下为垂穗,中为双璜并联状。金文繁化。篆文整齐化。隶变后楷书写作黄。当是“璜”的本字,是种半环状佩玉。合则为璧,分则为璜。 【本义】《说文·黄部》:“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析形不确,所释为引申义。本义当为佩璜。 【演变】黄,本义指佩璜,古人尚黄,大概这种玉器多为黄色,故又指①黄玉:充耳以~乎而(耳),尚之以琼英乎耳。引申泛指②黄色:天玄而地~;裳裳者华,或~或白;染于苍则苍,染于~则~;~灿灿;~牛。又用为③黄帝的简称:贤之纯者,~老是也。~者~帝也,老者老子也;炎~子孙。后来又用作④黄河的简称:~泛区;治~。植物枯萎则黄,故又引申指⑤事情失败或不能照计划实现:那门亲事就这样~了。又特指⑥色情:扫~。 “黄”为引申义所专用,佩璜之义便又另加义符“玉”写作“璜”来表示。 璜,从玉从黄会意,黄也兼表声。读huáng,本义指①半璧形的玉:以玄~礼北方。也泛指②佩玉:昭彩藻与雕琢兮,~声远而弥长。 【组字】黄,如今既可单用,也可作偏旁。是《说文》部首。现今仍设黄部。凡从黄取义的字皆与黄玉、黄色等义有关。 以黄作声兼义符的字有:璜、癀、磺。 以黄作声符的字有:廣(广)、潢、横、黉、蟥。 资料主要来源: huánɡ 甲骨文、金文造字本义未详。一说甲骨文象人佩玉之形,是“珩”或“璜”的本字。小篆形声,从田,炗(ɡuānɡ,光)声,隶定为“黃”,今作“黄”。本义为土地的黄色,引申为黄颜色、颜色变黄、成熟的庄稼、事情失败或计划落空、色情淫秽等。 【辨析】①以“黄”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huánɡ:簧、磺、潢、璜、蟥、癀∣hénɡ:横∣hónɡ:黉。②“二簧”也作“二黄”,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③在台湾,“黄”的上部是廿,不是艹。 资料主要来源: 这个“黄”字是个象形字。甲骨文①像展开的一张野兽的皮,头、腹、腿俱在。金文②的形体较甲骨文复杂一些。小篆③的形体与金文基本相同。④是楷书的写法。 “黄”字的本义是指展开的“兽皮”,晒干可用。这个字实际上就是鞹(kuò扩,去了毛的兽皮)字的初文。当有了“鞹”字以后,“黄”字就被借为代表“黄颜色”的意义了(黄、鞹古音相近),如李商隐《行次西郊作》诗:“旱久多黄尘。”也就是说:久日大旱,黄尘飞扬。 古代史籍中用“黄”字组成的词很多,要细心加以区别,如“黄口”一词多指“雏鸟”,因为幼鸟的口角都是黄色的。可是我们读《淮南子·汜论训》时,会见到这样两句:“古之伐国,不杀黄口。”这个“黄口”是指儿童。而“黄发”正相反,是指“老人”,因为老人的头发由黑变黄、再由黄变白。 请注意:“黄帝”与“皇帝”要区别清楚:在上古传说中的“黄帝”(如尧、舜等)应写作“黄”;可是到了秦始皇时,他自己造了一个新字,“自王为'皇’”。到了后世,人们均写为“皇”。 ——(左民安《细说汉字》) ——《王力古汉语字典》 【193-黄-田氏二贤碑2】 |
|
来自: MAY的学习簿 > 《田蕴章《每日一题 每日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