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老姜s07mkqx69s 2018-06-23

明代的白银每锭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五十两一锭,有的是十两一锭或五两一锭。现在保存下来的,最重的重达五百两,最轻的只有几分。

按照明朝法令,锭上一般标有重量多少和工匠姓名。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但在实际的交易中,这些大家伙携带不方便,而且一般也不好交易,往往需要使用碎银。碎银有的是使用者自己把银锭剪碎,有专门的工具,交易的时候由店铺称重,有的是由银匠弄碎,上面有的会标注重量。碎银子一般是积攒了一定数量的碎银之后铸为银锭。银匠在代人铸银成锭之后,收取加工费,称之为火钱。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银匠店铺在把制作碎银子和重铸碎银子的过程中,都有很有猫腻,有的偷工减料,有的以次充好,甚至还有往里面加铅的。

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我们看很多古装电视剧里,到酒店吃饭,动不动就拿出几个碎银子往饭桌一放,说不用找了,然后扬长而去,其实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店家会怀疑你拿的是不是真的银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