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辨证浅析

 青竹绿常在 2018-06-23

,是指机体失调后所反映出来的一个症状或体征。它是机体病变的客观反映,是判断疾病进行辨证的主要依据,但只是疾病的现象,而不是病变的本质。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辨证浅析

,是中医学中特有的概念,即证名,又称之为“证候”。证是对疾病一定阶段的病因、病性、病位等病理性概括,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的两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一个证候,是由几个或十几个症状(包括舌象、脉象)组成。证将病与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辨证,则要从复杂的症状中,抓住与疾病有本质联系的症状来判定一个证候,从而揭示疾病在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复杂的症状中,主症可以影响其他症状的存在和发展,故随着主症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主症的转变而转变者,都属于次要症状。为此,应辨清主次,撇开假象,深入细微地探讨疾病的本质。也就是说,要从疾病发生的前因后果、病势的轻重缓急、证象的真假异同三个方面着手。


证候,是由一组相联属的症状所组成,一般具有规律性,前人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长期的验证,是极为科学的分类方法。直到今天依然指导着我们在临床中广泛运用。如见五心烦热,面红升火,失眠盗汗,多梦遗精,腰痠膝软,口干舌红,体瘦,苔少或裂或剥,脉细数者,即可诊为肾阴虚证;反之经常畏寒怕冷,四末不温,腰痠肢楚,自汗气短,阳痿滑精,便溏溲清,面色㿠白,舌胖质淡苔白,脉来沉迟,即为肾阳虚证。体内有病,就会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这些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病理反应,与孤立的一两个症状迥然不同。

国医大师路志正:中医辨证浅析

所谓辨证,就是辨别证候、掌握实质,随时掌握疾病的变化,从而相应地改变治疗措施。中医诊治过程,注意地土方宜、气候、生活环境、个人体质等特点,治疗疾病必须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在《伤寒论》中就指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论治原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