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把司马懿的前半生提到了相当高的地位,但其实在最开始时在曹操手下能和曹氏宗亲有能力抗衡的集团并不是司马懿,而是颍川士子集团。 颍川自不仅人杰地灵,同时还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首都的所在地。在三国时期里,颍川更是名声大噪、群星璀璨。颍川一地的士子可分为寒门子弟和世家子弟。这里先要说一下,所谓寒门并不仅仅是指家里贫穷的人,同样包含世家大族的旁系分支,因为古代把嫡出和庶出看得很重要,有时尽管是大家族里只要是庶出或旁系家庭也不会受重视。 颍川寒门中以戏志才、郭嘉为代表,此二人虽然英年早逝,但是得到这两个人对于曹操而言简直是如虎添翼。《三国志》中对于戏志才的描写只是寥寥几笔,但是戏志才是在曹操起于微末时经由荀彧介绍来投奔的。戏志才可谓是个奇人,因为不齿肮脏的官场,心甘情愿的以商贾自污,在古代,有着士农工商的等级,商人可以说是最低级的。 所以在荀彧的推荐信里也说戏志才有大才,但是有“负俗之讥”(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整个一“非主流”,所以用他为谋士被用世俗的眼光看他。后来戏志才病逝后,曹操给荀彧又写了一封求才信:“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 荀彧也不含糊直接把“鬼才”郭奉孝推荐给曹操,郭嘉和曹操一见面便分析了天下大势,然后建议曹操趁袁绍进攻公孙瓒之时拿下吕布,曹操知道郭嘉不是等闲之辈,马上就封26岁的郭嘉为“军师祭酒”。 在曹操深感自己实力不足以和袁绍逐鹿中原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论,分别从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这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必胜与袁绍必败的原因。 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各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可惜郭嘉英年早逝但是遗计定辽东,这几件事下来可见郭嘉当得起“算无遗策”这四个字。 说完了颍川寒门子弟的代表,现在聊聊颍川的世家子弟。刚才上文提到“酷爱写推荐信的达人”荀彧,没错你猜对了,荀彧也是颍川人。荀彧荀文若被誉为有“王佐之才”,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荀彧不仅善于内政协调了汉室和曹操之间的矛盾,同时还精通军事。 而且荀彧的侄子荀攸被称为曹操的“谋主”,长于出奇谋,曹操虽为一代英雄但是如果没有荀彧荀攸以及整个荀家的效忠,曹操前半生的霸业也不会建立得如此牢固。 荀家之后要说的就是钟家,钟家的钟繇和儿子钟毓、钟会也都是颍川人。提到钟繇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他的书法,钟繇善于篆、隶、真、行、草多种书体,还推动了楷书(小楷)的发展,不但如此钟繇忽悠人的本事也不小。 在当初曹操势力还很弱小时,西凉马腾韩遂蠢蠢欲动,曹操便让钟繇解决,钟繇给马腾和韩遂写了一封信,陈述一番利弊祸福后,马腾和韩遂居然都把自己一个儿子送到朝廷作为人质。 钟繇大儿子钟毓14岁便担任散骑侍郎,后来官至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荆州诸军事。只说钟毓的战功没啥意思,只说一件事便能明白钟毓的高智商,钟毓知道自己弟弟钟会是个喜好权术之人,于是为了保全整个钟氏家族曾私下告诫司马昭小心提防。司马昭听后说若将来果如此,只治钟会之罪不株连钟氏一门。 钟毓去世后的转年,钟会谋反兵变被杀。钟氏依律当诛三族,司马昭想起当日承诺对钟家网开一面。钟会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喜好权谋的个性加上遗传了老爹钟繇的忽悠本事,位高权重的钟会在平定川蜀后造反失败被杀。 钟家说完了要说的就是被称为颍川四大名士的“赵俨、辛毗、陈群、杜袭”。这老哥四个的地位比较尴尬,在史书中他们的分量不小,但是放到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剧中除了创立九品官人法的陈群还好点会被提及,其他三位大兄弟就被自动忽略了。陈群的九品人官制直接影响了曹魏乃至西晋的用人标准,门阀政治的起源。 赵俨、杜袭和辛毗也经常担任曹魏大军的军师。当初张辽、乐进和于禁这三人谁也不服谁,手底下人三天两头闹事,曹操就任命赵俨为参军,结果这仨人被赵俨收拾的服服帖帖。 后来曹操战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能协调多路人马且做到统一部署,显然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杜袭是不仅有才还能洞悉人性,建安二十四年,许攸(这是武将许攸,不是官渡之战的许攸)拥兵自重不归附,言辞傲慢,曹操火了,就想干掉许攸。群臣劝曹操对许攸采取怀柔政策,共同对付刘备集团这个强敌。 曹操横握着刀放在膝盖,变色不听。后来杜袭从人性的角度为出发点劝谏曹操成功,最终许攸归顺。辛毗早前侍从袁绍,官渡一战后归顺曹操。加入到曹魏阵营的辛毗兢兢业业,历经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代。 魏明帝曹睿青龙二年,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曹睿命大将军司马懿率军抵抗。司马懿以逸待劳,诸葛亮屡次挑战但司马懿坚守不出。后来诸葛亮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穿的衣服以刺激他出营作战。司马懿上书魏明帝,要求出战,被明帝拒绝。 魏明帝惟恐众将不听调度,就派辛毗为使者,持节赶赴魏军大营。司马懿屡次请求出兵,都被辛毗严辞拒绝。两军在五丈原对峙三个多月,诸葛亮进退两难,最后操劳成疾,病逝军中。魏军回朝后,辛毗任卫尉之职,不久病故,明帝赠他谥号为肃侯。 颍川成为了曹魏崛起的福地,曹丕称帝后,屡次减免颍川赋税,并下诏褒奖颍川全郡。而且我们今天也只是说曹魏势力之下的颍川士子,袁绍手下的大臣郭图、辛评、荀谌、淳于琼等人也都是颍川人,处于江湖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半拉曹魏人徐庶也都是颍川人。 颍川之地简直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但是众星璀璨的颍川还是树大招风。随着颍川势力越来越大,曹魏对这股有可能威胁自己统治的潜在力量不放心了,曹魏对颍川集团始终保持忌惮之心,并不断其削弱其力量。然而最终曹氏打压颍川派的后果,却是让河北豪强的代表司马家族趁虚而入。如果把朝堂上的势力一直保持着均衡状态,想必是不会出现被别人趁虚而入的局面。 颍川现在已经沦为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市,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在那里,主体范围在今天河南省的禹州市境内。 |
|
来自: 昵称VChmUhmv > 《历史每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