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昵称VChmUhmv 2018-06-23

小编在儿童时代,看小人书《三国演义》的时候,发现汉献帝身后有两名宫女,她们手中举着的大扇子不错,因为当时还没有电扇和空调,一家有两把芭蕉扇,都已经算是夏季扇风纳凉的“利器”了。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可是长大后,通过学校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不学无术的小编这才懂得,敢情汉献帝身后宫女手持的“扇子”它不叫扇子,而是叫“凤翣”(翣读shà剎)。

凤翣不是扇子,而是帝王身后的礼器,不管是考古专家,历史学家,还有古文物专家,他们的眼睛,也都紧紧地盯着出土和未出土的王侯将相的陵墓,希冀着能找到这件“宝贝”并成功填补文物界的空白。

可是随着一座座陵墓的发掘,专家失望的情绪也是越来越大,因为根本就没有“凤翣”出土,这道理很简单,因为“凤翣”是木柄,上面扇子似的装饰有鸟类的羽毛,羽毛和木头都属于有机质,在潮湿、阴暗的古墓中,这两种东西恐怕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便会腐烂成泥了。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就在国内所有关心“凤翣”的专家们灰心丧气,对这种“脆弱”的文物不抱有出土希望的时候,1978年,湖北省江陵县天星观一号楚墓的发掘工作展开了,这座大墓,竟给那些关心“凤翣”的专家们带来了无尽的惊喜。

国内的考古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对古墓保护性发掘的原则是:能不动则不动。因为古墓中潮湿、黑暗,无氧的环境,对文物天然有一种保护的作用,而上述三种环境,博物馆是模仿不了的。可是有两种情况,古墓必须要进行保护性的发掘:一、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了对古墓的严重损毁,如果不进行保护性的发掘,古墓中的文物,必然要毁于一旦;二、古墓被盗墓贼光顾,如果不进行抢救性的发掘,随着氧气的进入,风雨的侵蚀,古墓内的文物,必然要全部毁损。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天星观一号楚墓早就已经被盗,又加之面临长湖,墓顶的封土不断内陷,这就说明,一号楚墓的墓室已经倒塌。要知道,墓内不管是木器、石器、贝器、漆器还是金银铜铁等金属文物,它们在地下埋藏了千年,全都变得糟朽不堪,面对土层内陷的巨大压力,如果不及时抢救,墓内的文物很可能会被破坏得不成样子。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当时的天星观一号楚墓,归属观音挡公社五山大队管理,五山大队的队长急忙将情况报告了上去,江陵县政府得知情况,非常重视,便责令县博物馆的专家领队,组织精干的人马,对天星观一号楚墓展开了抢救性的发掘。

关于古墓真实的情况和想像的情况,真的有巨大的差异,为什么这样说,原因简单不复杂,这座一号楚墓有6间墓室,可是只有5间被盗,愚蠢的盗墓贼竟没有发现最里面的那间墓室,在这间墓室中,文物专家共出土了2400多件文物。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这些文物包括陶器、兵器、铜器、漆器、乐器、竹简和车马器等等,可是在这间墓室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件古怪的器具,这件器具总长2.3米,是由两部分组成,下面是一个可以手握的木杆,木杆顶端是一个竹编的钢盔形状物品,这件东西究竟是什么的?专家们翻遍了历史文献,也找不到最终的答案,后来一位专家用不确定的语气说:“难道它就是传说中的“凤翣”?”

天星观楚墓出土一件残破的文物,揭开了神秘的“凤翣”之谜!

只要在木杆顶端钢盔形状的竹编物品上插上羽毛,它不就是“凤翣”吗?

这位专家的话,真好像是指路的明灯,考古专家们经过仔细的检查,终于在盔型器具上找到了羽毛根部的残存痕迹,这件“怪器”的身份,得到了最终的确定。

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凤翣”终于露出了本来的面目,并成功填补了文物界“凤翣”无实物出土的空白……发现这件几乎无法找到的“宝贝”的经过说明:只要肯下精卫填海的决心,这世界上没有办不到的事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