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知写作营”网络学习系列之网络答疑(9)

 tnj660630 2018-06-23




管建刚:首先,我要祝贺提问的老师,从这个问题里,我看到了一位有着正确的“好作文观”的优秀老师。

作文教学上,有着一个十分重要又经常被忽视的问题——什么是好的儿童作文?什么是真正的儿童作文?绝大多数的家长,他们对儿童作文的认识停留于自己的学生时代,而这个“学生时代”的“好作文观”实际上时有他们的小学老师给予的。这样的家长去“帮忙”改作文,只能越“帮”越“忙”。因为他们拿着30年前的“好作文观”来指导30年后的孩子的作文。

(1)拿学生作文的内容来讲,大家都说儿童作文要写“童真童趣”,但是,30年前的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表现形式和30年后的孩子的“童真童趣”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30年来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彻底改变着儿童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变了,童真童趣的形式自然也变了。

(2)拿学生的思考和想法来说,30年前的学生和30年后的学生完全是两个世界。因为智能手机、互联网时代的2018年的孩子一个学期的信息量,可以超过1988年的孩子整个童年的信息量。良莠不齐的却又很难规避的爆炸式的信息量,冲击着今天的孩子,今天的孩子普遍地早熟、早“懂事”。

(3)拿学生的语言来讲,现在的孩子的语言发展比我们小时候要好很多很多。我们小时候说的都是方言,脑子里想问题的时候,用的也是方言,连做梦的时候喊救命用的也是方言。小时候写作文,第一个难题就是方言怎么转化成普通话。也正因此,那时候学校的墙上的标语有很多的“推广普通话”。现在,孩子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张口就来。学校里再也没有“推广普通话”的标准,反而在开展“学说方言”“拯救方言”的活动。“推广普通话”的年代,最讲究“规范”,所有的学生都要说“规范”的普通话。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规范的普通话”的环境里,因此,他们现在要做的是跳出“规范”,走向“生动”“灵活”。如果我们再拿“规范”来教孩子作文,那就回到了30年前。

显然,提问老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

从这个提问里,我还看到了老师的作文教学观和家长的作文教学观之间的矛盾,我同样为这个“矛盾”感到欣喜。

一个专业的乒乓球选手和一个业余的乒乓球选手之间,一定会有很大的水平上的落差。语文老师教作文是有“专业性”的。在教作文这件事上,99%的家长是没有“专业性”的。可惜的是,“教作文”不像打乒乓球,可以到球桌上一比高下,谁厉害听谁的。“教作文”首先看的是“作文观”“作文意识”。语文老师的“作文观”高于家长的“作文观”,这事应该听老师的,这本是一桩很简单的事儿。那为什么会给提问的老师带来深深的疑惑呢?因为我不能不痛心地宣布一个事实,很多很多的教着作文的语文老师也是没有“专业性”的,从而导致语文老师在教作文这件事上,跟家长之间没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没有铁的话语权。这是非常可悲的。好在,这位提问的老师给我些许的安慰。

最后,我想给提问的老师两个建议:

(1)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文,不要带回去作文,也不要带回去修改。切断家长瞎掺和的可能性。

(2)发布班上学生的好作文。那些能体现你的作文观的作文,每天在家长qq群里发送一到两篇,这样一来,既激励了小作者,同时,家长一天天看多了,也就明白了现在的好作文是长什么样子的,以后就不会瞎辅导孩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