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强迫症?如何预防?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18-06-23

提要: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性动作为主要表现,虽精神痛苦显著缓解,但其社会功能已严重受损。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0.05~1%,占精神科病人总数的0.1~2%。国内流行学调查的本症时点患病率为3‰。通常于青壮年期起病,性别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

  儿童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类,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或行为。在儿童期,强迫行为多于强迫观念,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本症多见于10-12岁的儿童,患儿智力大多正常。

一、引起因素:

 病因未明,遗传因素、强迫性性格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均在强迫症发病中起作用。

  <一>、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与遗传有关。

  <二>、性格特征: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份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精神因素:根据调查资料表明35%患者中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强迫症的诱发因素。

  <四>、社会因素:在强迫症的发生中,社会心理因素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因素之一。当躯体健康不佳或长期心身疲劳时,均可促进具有强迫性格者出现强迫症。关于发病机理也有不同解释;巴甫洛夫学派认为在强烈情感体验影响下,大脑皮质兴奋或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相互冲突形成孤立的病理惰性兴奋灶,是强迫观念的病理生理基础。心理动力学派认为强迫症状来源于被压抑的攻击性冲动或“性欲望”。有人用学习理论解释强迫观念是激发焦虑的刺激和该观念间建立条件联系的结果。关于扣带回活动过度可能与强迫症的发生有关的说法,尚缺少扣带回的结构或功能改变的直接证据。

二、症状特点:

  本症临床表现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强症状:

  强迫症状非病人意愿但却难以摆脱及控制,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

  (2)强迫症状包括: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它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

三、体检发现:

  躯体和神经系统检查,未能发现阳体征。

四、强迫行为预防:

  (1)心理治疗:

解释性心理治疗为治疗的手段之一。对于患者要冷静分析本人的人格特点和发病原因,包括童年有无产生强迫症的心理创伤。如能找出原因,应树立必胜信心,尽力克服心理上的诱因,以消除焦虑情绪。要以坚强的意志力克服不符合常情的行为和思维。矫正强迫症行为和思维要循序渐进,并持之以恒,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同时多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灶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2)生物反馈治疗:

  其具体的治疗方法是第一阶段把病人置于严密监护下,当病人欲进行强迫动作或思维时,家人就以谈话或邀请参加某种活动的方法分散转移其注意力,以阻止强迫动作和思维发生。同时请精神科医生讲解治疗原理,给病人以鼓励和奖品。第二阶段再让病人逐步接触能诱发强迫的刺激,一方面阻止症状的出现,一面使刺激逐渐升级。实践证明,经多种治疗无效的难治病人,大多数用此法能获得好的效果。

    (3) 可以试用的其他治疗方法:

  例如行为治疗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都有一定效果。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偏瘫康复‘省钱’秘方(原创) - 子孙满堂 - zheng101052c子孙满堂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