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地铁为什么没有安检?

 蔡二娃 2018-06-23

谢邀!

相比国内各大小城市地铁站、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复杂的安全检查,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车站是没有安检的,不仅没有安检,甚至有些国家连检票的都没有,乘客可以随意进出车站,与中国“逢包必查、逢液必检”差别很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要安检

“2017年9月15日伦敦地铁爆炸事件”、“2017年4月3日圣彼得堡地铁恐怖袭击事件”、“2017年6月20日布鲁塞尔中央火车站爆炸事件”、“2010年4月11日明斯克地铁爆炸案”、“2010年3月19日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这种针对地铁站、地铁列车、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的恐怖袭击的清单还很长。像地铁站和火车站这种人流密集、不易疏散的场所,是恐怖袭击的最理想的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人为的恐怖袭击,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因为乘客携带危险品而引发的意外安全事故。比如2013年5月广州地铁一男子携带的易燃液体倾倒、2014年南京地铁一男子背包中的化学品自燃等。虽然这些都不是人为的恐怖袭击,但是因为乘客的疏忽大意,将危险品带入地铁或火车,因某些意外因素,最终造成非常严重的安全后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全检查的意义就是,首先对犯罪分子潜在的犯罪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犯罪成本”增加,会降低犯罪行为的发生概率。其次,安全检查另一目的就是为了防范乘客因“无意”而携带的“危险品”乘车,以保证地铁或火车的安全运营其实,现在欧美国家因为接二连三的针对公共场所的恐袭事件,也已经提升了安全保护等级。只是我们在地铁站、火车站增加安检设备,而其他国家通过增加巡逻的人员和安保人员,已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地铁没有安检

日本的地铁并不是一直平安无事,曾经发生过恐怖袭击或者安全事故,比如1995年3月20日东京地铁发生的震惊世界的沙林毒气袭击事件,结过造成13人死亡、5500多人受伤。其实,日本也考虑过增加安检设施,2015年6月新干线列车纵火事件后,日本国土交通省就曾要求铁路公司对乘客携带物品进行严格严查,以防止类似恶性事件的发生。不过一些客观的原因,最终无法实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客流量巨大

以东京为例,每天有600万人往来于东京与周边的城市,日平均客流量达1100万人次,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而北京、上海的日均客流量在900万人次左右。为了满足如此多的乘客进出,日本的地铁站、新干线车站设计理念都是如何快速、便捷的疏散乘客,避免人群拥堵。如果增加安检,必然会影响乘客进出车站的效率,不仅会造成乘客的拥堵,甚至会影响列车的准点行驶,严重的话会造成整个车站的瘫痪。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投资过大

日本车站为了保证客流畅通,增加了大量的出入口。以东京车站为例,共有检票口18个,出口56个。在整个东京的地铁系统中,拥有285个座车站,而东京市周边车站更是达到1800多个。如果都增加安检设备和安检人员,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这个支出单凭政府自己是无法担负的,结过只能提高票价来弥补财政开支,但乘客会坚决反对这一做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3.小概率事件

日本治安良好,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国家之一,国民的法律意识也比较强。虽然日本地铁、新干线也发生过恐怖袭击、自杀式袭击的事件,但之间间隔很长,次数少,发生的概率很低,像1995年“沙林毒气事件”是1927年日本开设地铁以来发生的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所以,针对如此低的犯罪案件,没有必要增加安检设施加以防范。

(图片来源于网络)

4.隐私和人权

日本有律师表达过“地铁安检对人权是一种侵害”的看法,可能这位律师的说法有些严重,但这是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包括在西方很多国家出于对乘客的信任和尊重,不查票、不安检、进出车站闸机完全开放,而搜身、出示证件、开包检查等都是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做法。如果对每一位进出站的乘客都这样,势必会让很多乘客不舒服,感觉到自己的隐私、人身权益受到极大侵害。强行推行安检,从民间舆论上会有极大地压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建筑空间所限

外国很多地铁、铁路建设时间很早,伦敦地铁是19世纪中叶投入运营,而日本的地铁也是建于20世纪初。车站内通道空间狭窄,别说增加安检设备,有的甚至连宽敞的候车厅都没有,这一点与中国完全不同。还有,很多国家车站不仅是乘车的地方,还是巨大的商业综合体,绝大多数空间都被各种商店、餐厅占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总结

总之,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殊的一面,各个国家为了乘客的安全,也做出很多相应的设施,可能日本更适合不安检,而我们为了出行安全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很多人看来也是十分有必要。无论哪种,我们都严格遵守当地的安全政策法规,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安全的隐患。


任何关于斯里兰卡的问题,欢迎向我提问,我是“最懂兰卡旅行的人”:斯里兰卡小妞。

感谢点赞,么么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