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之五帝本纪

 泰阳汉子 2018-06-24

关于五帝的划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依据主要是司马迁的记载,也有的人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黄帝,五帝是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主要是孔安国、皇甫谧等人的观点。本纪一般是天子的传,给诸侯记传一般称世家。司马迁的五帝本纪实际上描述的主要是黄帝、唐尧、虞舜三人,颛顼、帝喾所占的篇幅比较少。

1.黄帝

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黄帝之所以称为黄帝,是因为黄帝主土德,而土的颜色为黄色。名轩辕是因居轩辕之丘而得名,也经常被称为轩辕氏。号有熊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说是地名,黄帝迁都至有熊,有人认为是在河南新郑,一说为国名,黄帝为有熊国国君。

史书对黄帝的评价很高,称其为“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生而神灵,有人解释为黄帝母亲看到流星,有感而怀孕,二十四个月后生下黄帝。应该说这种解释具有神话的意味,不足为信。弱而能言,就是还没到会说话的时候就会说话了,有早慧的特征。幼而徇齐,徇齐的解释比较多,主流的有三个,一个是说疾速的意思,一个是说品德高尚,一个是说才智过人。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比较好理解,一般解释为长大后敦厚机敏,成人后聪慧明理。

黄帝那个时代,神农氏为天子,但是统治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诸侯之间经常征战,百姓日子过得很艰难,而神农氏作为天子,却没有了约束诸侯的能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黄帝横空出世,带兵征讨那些不义的诸侯,经过了几次战争之后,其他诸侯开始纷纷归附。在黄帝成为天子的过程中,主要遇到了两个强敌,一个是炎帝,一个是蚩尤。有人认为炎帝即为神农氏,但是从史记的记载来看,炎帝和神农氏应为两人。蚩尤的来历众说纷纭,应劭认为蚩尤为天子,也有人认为蚩尤为庶人,但从史记的记载来看,天子应当为神农氏,蚩尤应该为诸侯。黄帝与炎帝在阪泉之野大战了三次,黄帝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黄帝与蚩尤则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擒杀了蚩尤,关于蚩尤之死,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黄帝命应龙在凶黎之谷杀了蚩尤,也有人认为黄帝在中冀杀了蚩尤。至此之后,诸侯都推戴黄帝取代神农氏为天子。

黄帝为天子之后,史记记载,黄帝到过很多地方,向东登过丸山,最远到岱宗,丸山在郎邪朱虚县。向西到了空桐,登上了鸡头,空桐在博城县,鸡头在陇右。向南到了长江,登上了熊、湘,熊山在商洛,湘山在长沙益阳。向北到了荤粥,在釜山大会诸侯,荤粥在汉朝时匈奴境内,釜山在怀戎县。黄帝时期的官名都以云来命名,设两人监国,推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等人治理天下。顺天地阴阳四时之纪,言阴阳五行,作仪制礼则,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四海升平。

黄帝有二十五名儿子,有姓的有十四人,也有人认为是十三人,共十二个姓,分别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黄帝之妻为嫘祖,嫘祖为西陵之女,西陵为国名。嫘祖是黄帝正妃,生子两人,玄嚣和昌意。史记称玄嚣为青阳,而青阳有资料记载是少昊,少昊做过天子,但司马迁又说玄嚣没有做过天子,此处有矛盾的地方。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生了一个儿子为高阳。黄帝死后,葬于桥山,有人认为黄帝寿命为一百一十一岁,个人认为难以考证,不足为信,桥山在阳周县。黄帝死后,高阳为天子,称为帝颛顼。

2.帝颛顼

史记对帝颛顼的评价为“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 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这两句比较好理解,主要是形容帝颛顼聪明。养材以任地,材一般解释为财,可以理解为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载时以象天,载一般解释为行,可以理解为根据四时节令行事以顺应自然。依鬼神以制义,可以理解为理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人。

帝颛顼在位期间,向北到过幽陵,即幽州,向南到过交址,即交州,向西到过流沙,即张掖居延县,向东到过蟠木,应在东海。四海之内,无论草木鸟兽,还是山神鬼怪,但凡是日月所能照及的地方,都来归顺。帝颛顼有一个儿子叫穷蝉,帝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为天子,被称为帝喾。有记载称帝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帝颛顼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门外广阳里中,也有说葬在东郡或其阴。

3.帝喾

帝喾父亲是蟜极,蟜极的父亲是玄嚣,玄嚣的父亲为黄帝,所以说,帝喾是黄帝的曾孙。

史记对帝喾的描述为“高辛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郁郁,其德嶷嶷。其动也时,其服也士。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从服。”与黄帝和帝颛顼的描述类似,无外乎就是说帝喾聪明、品德高尚,天下治理的很好,四方归附,不做过多说明。

帝喾取陈锋氏女庆都,生了一个儿子,叫放勋,娶娵訾氏女,生子为挚。帝喾死后,挚为天子。有记载称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葬在东郡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中。帝挚在位时“不善”,放勋取而代之为天子,被称为帝尧。对于“不善”,一般解释为微弱,《正义帝王纪》中记载,帝挚母亲在帝喾的妃子中地位排在最后,帝挚是因为长子身份而为天子。帝挚封放勋为唐侯,帝挚在位九年时,唐侯德盛,诸侯都归顺了唐侯,帝挚顺应天命,禅位给唐侯。唐侯为天子后,将挚封于高辛。

4.帝尧

史记对帝尧的描述为“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是说帝尧如天之函养、如神之微妙。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是指百姓都归顺之。富而不骄,贵而不舒,是指谦逊。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是指能任用有才德的人,把天下治理得很好。

帝尧为天子后,命羲和用历数的方法观察日月星辰的变法,然后教导百姓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命羲仲主东方之官,羲叔主南方之官,和仲主西方之官,和叔主北方之官。规定一年三百六十六日。

关于尧,史记主要是记载了两类事,一个是知人善用,一个是禅位。尧曾问群臣谁可以继承天子之位,放齐推荐嗣子丹朱,但尧认为丹朱心性顽劣跋扈,又喜欢和人争论,不可用。讙兜推荐共工,但尧认为共工巧言令色,为人邪僻,看起来对人恭敬,实则罪恶漫天,不可用。当时,黄河水泛滥,尧问谁能治水,群臣皆推荐鲧,鲧即为大禹之父。但尧认为鲧性格暴戾,不遵守礼法不可用。但岳觉得可以一试,尧听取岳的意见用鲧治水,果然治水九年也没能成功。尧在位七十年时,想让岳作为接班人,但岳自认为德行不够,不足以登帝位。群臣推荐虞舜,岳称虞舜为盲人之子,父顽,母嚚,弟傲,但仍能孝顺父母,不是奸恶之人。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作为试探,舜用义理感化两人,让其安守妇道,不因自己为天子之女而看不起舜的家人。尧授舜司徒之职,舜以宾客之礼待群臣,群臣皆服。尧让舜入山林,舜安然无恙走出山林,尧以为神奇。

尧年老后,命舜摄政,八年后,尧驾崩。三年丧毕,舜为天子,被称为帝舜。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七岁,葬在城阳县。

5.帝舜

舜,名为重华,舜的父亲是瞽叟,瞽叟的父亲是桥牛,桥牛的父亲是句望,句望的父亲是敬康,敬康的父亲是穷蝉,穷蝉的父亲是帝颛顼。从穷蝉到舜,皆为庶人。舜和黄帝之间隔了八代,因此尧与舜之间应该是隔了四代。

舜父为瞽叟,无目曰瞽,但孔安国认为舜父有目,只是因为不能分辨好坏,被当时的人称为瞽。而岳又称舜为盲人子,两者之间有矛盾。

舜是冀州人,准确的说是在蒲州河东县。史记关于舜的记载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舜三十岁之前。舜二十岁的时候就以孝顺而闻名,舜的父亲给舜找了一个后妈,然后舜的后妈给舜生了一个弟弟,舜的父亲喜爱舜的弟弟而厌恶舜。舜的父亲、后母、弟弟都想杀舜,但几次都被舜逃脱。舜并不因此而仇恨家人,反而以德报怨,在家人需要舜的时候,舜总能挺身而出。

第二个阶段为舜三十岁到五十八岁时。舜三十岁时,四岳向尧推荐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观察舜在家里的品行,命九个人与舜交友,以观察舜在外的言行。舜在内能让二女守妇道,在外能与九人相交甚笃。尧让舜就司徒之职,舜能履行职责。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分别为仓舒、隤皑、梼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称为八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分别为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狸,称为八元,尧在位时不能任用,舜推举八恺主后土,推举八元布五教于四方,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五教被解释为五常之教,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帝鸿氏、少皞氏、颛顼氏、缙云氏有不才子,称为四凶,尧在位时不能屏退,舜流放四人到四裔。尧年老后,命舜摄政,尧死后,天下归舜。

第三阶段为舜为天子时期。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等十二人在尧时期就被推举,但没有封疆爵土。舜命禹为司空、稷为农官、契为司徒、垂为共工、益为朕虞、伯夷为秩宗、夔为典乐。每个人均恪守职责,天下太平。十二人中,禹治水功劳最大。舜在位三十九年,在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之野,享年一百岁,葬于江南九疑,即零陵。舜的儿子才能平庸,舜死后,禹为天子。

6.五帝寿命记录存疑

根据记载来看,五帝都活了很长时间,其中,黄帝寿命为一百一十一岁;帝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享年一百零五岁;尧在位九十八年,享年一百一十七岁;舜在位三十九年,享年一百岁。五人中寿命最短的也有九十八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几人的关系,帝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如果说黄帝是第一代,那么帝颛顼是第三代,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即是第四代,尧是帝喾的儿子,即为第五代,尧与舜之间隔了四代,则舜是第九代。黄帝寿命为一百一十一岁,同时帝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则黄帝死时,帝颛顼二十岁(史记没有说明是否三年葬毕才即位,这里在计算时进行忽略处理),孙子和爷爷之间相差九十一岁,有可能性,但是不实际。帝颛顼死时九十八岁,而帝喾此时才三十五岁,即帝喾小帝颛顼六十三岁,小黄帝一百五十四岁,而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和尧之间差八十六岁,尧和黄帝之间差了两百四十岁,而尧是黄帝的玄孙,显然更不实际。

史记关于五帝寿命的记载显然有夸大的成分,可信度很低。但是,司马迁离五帝的时代相距千年,且之前缺乏文字记载,很多事情都是靠口耳相传,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偏差是在所难免的,也不能苛责司马迁。况且,中国人历来觉得好人应该长命,何况是五帝这样的帝王典范,自然而然会对五帝的寿命采用夸张的修饰手法。《大戴礼记》记载:“宰我问孔子曰: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何人也?抑非人也?何以至三百年乎?对曰:生而人得其利百年,死而人畏其神百年,亡而人用其教百年。”可见一斑。

7.为何黄帝、尧、舜记载较多,而帝颛顼、帝喾较少?

黄帝是五帝之首,通过征战荡平了四海,可以说是开国之君。尧、舜有禅让之德,历来为儒家所推崇,司马迁作为汉武帝时的文人,且从史记对孔子的描述来看,司马迁应该是推崇儒家观点的,所以在史记中会有所侧重。帝颛顼、帝喾虽然也是明主,但是相对其他三位而言,没有立国之功,也没有采用禅让的传位方式,所以就这两个标准来看,要逊色一些。

8.禅位

尧、舜禅让的事情一直广为流传,但现代也有人怀疑其真实性,有人认为尧、舜应该是想传位给儿子,但是舜、禹大权在握,夺了尧、舜儿子的位。但从尧之前的传位方式来看,有传孙子的,有传儿子的,也有传族子的,应该说并没有一定要传儿子的说法。况且,舜、禹的先祖也是黄帝,舜和尧、禹和尧之间有亲戚关系,帝颛顼传位给帝喾的情形与尧、舜禅位类似,是有理可循的。个人觉得儒家夸大了禅让的可贵性,尧、舜禅让的对象其实也是族中子弟,皇权并没有旁落外人之手。而现代人理解的禅让更多的是选贤不选亲,不仅限于一家一姓,应该说与尧、舜的禅让是不同的,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9.五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之前就有关于五帝的记载,五帝并非是司马迁杜撰而来。但司马迁之前关于五帝的记载离五帝那个时期也很久远,其真实性不得不让人存疑。有人认为五帝是孔子杜撰的,为了抨击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而描绘了一个远古的和谐社会,五帝也一直是儒家推崇的对象,言必称尧舜禹汤。关于孔子杜撰的说法,个人认为可能性也比较少小,孔子当时在文坛上的敌人不少,若是孔子杜撰了五个不存在的人,并借此来大肆宣传其观点,势必会遭到口诛笔伐。个人推断,孔子以前关于五帝的记载就有,基本的共识应该是可能有这五个人,做了什么事就说法不一了。

其实,整个夏朝的历史都有人质疑,主要是因为缺乏确切的证据。但中国目前为止出土的文字最早只能追溯到商,从史书和神话的记载来看,夏存在文字,但是是否有保存文字的方法就存疑了,毕竟商的文字也是通过乌龟壳保存下来的。在有确实证据之前,确实存在很多疑惑,但辩证地去看,同样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夏并不存在。因此,需要保持平常心去对待这段历史。

10.总结

通过史记对五帝的记载来看,确实可以称为帝王典范。五帝在位期间,百姓和睦,四海升平,个人品德也都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是,不得不说,史记在记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的疑点和矛盾之处,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没有办法去考证了。

最后,对待这段历史,我觉得我们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看,毕竟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后,这些人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的一个个符号,也是我们始祖的象征,大可不必在存疑的情况下彻底否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