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赤膊龙王氏散记

 天涯军博 2018-06-24
原文地址:赤膊龙王氏散记作者:荔枝河人
元末,南直徽州府祁门县高唐许村有一个叫王舜二的人,因为当时朱元璋与陈友谅争天下,于是携同家眷逃乱至江西饶州府乐平县。不久,天下平定,湖广因先前战乱而人丁稀疏,明太祖即下令江西填湖广,王舜二自然就成了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湖北因为长江水道便利,被江西移民称之为前庭后院,鄂东因紧临江西也就成了这批移民的首选卜居之地。洪武四年,王舜二乘船溯江而上,不一日,便至黄州府团风,接着又由团风至麻城的古驿道北上,来到了黄冈县上伍重里久昌村,当时王舜二来黄时牵着他的爱犬,那条爱犬到达久昌铺时即今武汉市新洲区旧街石堤河(新洲旧属黄冈),不再向北走,却沿着那条河向东逆水而行来到一个大山凹就不走了,王舜二无奈,只好将大山凹定为卜居之地,后命名王家大凹。这大山凹位于乌石山之下即南边两里处,也就是今天的旧街利河祠堂湾村王家大凹。王家大凹即为那条河流的出山处,顺水流向下不足两里处有株大荔枝树,于是王家的人就叫这条河为荔枝河,后谐音利子河。王舜二本是新安祁门王氏尚书王壁的十八代孙。王舜二后更名王省三,迁黄时年盖五旬,娶邹氏生子三,连同接发之妻所生之子共计七个儿子。王省三即为赤膊龙王氏始祖。
正因赤膊龙王氏出于新安祁门,乃江左王氏东晋名相王导之裔,源于琅琊,与三槐王氏颇有渊源。故有“三槐四泽,两晋家声”之称。明张廷玉为赤膊龙王氏家谱作序中说:黄州王氏为三楚望族,自明初尧卿公从江右徙居黄冈凡十七世于兹瓜瓞椒衍孝友敦睦世守家规远过浦江之郑吴奂之严平和之李,其文章政绩鳞鳞炳炳足以照耀史册者。赤膊龙王氏自五代开始人丁显贵,名流辈出。其五世孙王思旻做过泰州同知,其侄王文学为天顺壬午科举人灵壁县的知县,乃赤膊龙王家的第一个举人。王思旻所出的后辈更是科甲蝉联,累代簪缨,其孙王济为吏部验封司郎中,曾孙王廷陈为明代著名的诗人,王廷陈的弟弟王廷瞻则官至户部尚书。凡赤膊龙王氏所有的举人进士,皆出于四世王仲斌之后,即王思旻的父亲一脉。故尔,王家的子孙都将其家族长期的繁荣,归功于他们的四世祖的墓葬,谓其所得之为龙穴,将四世祖所葬之山称为赤膊龙山。坊间则更编造出赤膊龙离奇的传说,赤膊龙的传说流传已久,传说终究是传说,而赤膊龙因山川秀丽,绵延起伏,人杰地灵,很早就被列为黄冈名胜。王家后人更以马鬣封,和芦花三枭来赞其风水,称其地为天下第七,湖北第一。古人一向祟尚风水地理,始祖王省山葬于赤膊龙北边的李家冲,即天子沟(据说葬此可出天子),王家并没出什么天子,只是四世祖王仲斌葬于赤膊龙后才显耀。故将其家族定名为赤膊龙王氏。单从风水来看,赤膊龙北为天子沟,南麓袁家冲内有矾池塘,官印河,向南有笔架山,蜡烛山。再向南一左一右呈拱卫之势,即象鼻山,和狮子岩,四世祖墓坐北朝南,即癸山丁向兼子午,兼子午的走向,据说除了帝王的寝宅,一般百姓是不敢用的。因而这么好的风水自然就造就王家名流辈出,,除了前面提到的王济、王廷陈、王廷瞻,还有王同轨、王追醇、王追骐、王一鸣、王一翥、王一导、王封濚溁、王家壁等文士和高官。
如论文章才学,这里不得不提八世王廷陈,其谱载幼称神童,九岁能诗。湖北通志说与应山惟乔合称楚中二杰,可见其诗文名重于当世。廷陈性跌不羁,“宁为直伐,不为曲全”的个性以至影响了他的仕途,明史有传载,因阻正德南巡被谪裕州知府,后又因对上司不敬被罢免而削籍归里二十余年。他回归故里后,多用诗描写自己的故乡,只是其故居因年代久远早已不存,虽无实物可考,但从其诗可寻,如他在《闲步》中写道:卜筑苍岩畔,为园碧水涯。浴童依浅濑,浣女散睛纱。中散林惟竹,东陵圃是瓜。村头归欲暮,巾服映残霞。《春日山居即事》:草动三江色,林占万壑睛。篱边春水至,檐际暖云生。溪犬迎船吠,此地可躬耕。《溪边晚兴》万井皆秋色,千岩尽落晖。谷喧邻牧散,溪响夕渔归。初月悬枫岸,余霞恋竹扉。坐来怜夜永,霜露入人衣。从这三首诗即可看出,王廷陈故宅应在今王家大凹22至24号处。经实地考察,其地与诗中所描述完全一致。苍岩畔应是赤膊龙山和蜡烛山,碧水,即王家大凹中的水塘。浴童依浅濑,溪响夕渔归,漓边春水至,其实说的就是官印河。官印河实为一小溪。河两岸至今还有一竹林。东陵圃是瓜中的东陵即为赤膊龙祖陵,陵者,大土山也,又作陵墓也,赤膊龙即为一大砂土山,含有少量的有机质,很适合种瓜,正好位于王家大凹东边。谷喧林牧散,此地可躬耕,谷即为袁家冲山谷,谷中有田上百亩,其家谱卷首载有吏部郎中王济捐赠谷中田产数十亩于祖祠以作资用。可见自家的田产,自然更适合于耕种(王济即王廷陈的父亲)。溪犬迎船吠。应该解释为溪边(官印河边)之狗对着从船码头过来的行人叫着。当时袁家冲的人去旧街集市的便捷之道必须经过王家大凹22至24号处再由利子河涉水而至旧街,利子河当时还有一个来历因用砻子垫脚过河称滤子地。篱边春水至,自然造成利子河中水涨,故而袁家冲人回时经利子河必乘船过渡。利子河很早就为渡口,至民国时期,利子河渡口还在,当时是以排(竹筏)为渡河工具。只是因为修筑少潭河水库造成水流减少(利子河的主流上方),这主要的是建有利子河大桥才至渡口消失。只是王家大凹至利子河的那条河实为溪实为其支流,从利子河距王家大凹不足两里,溪犬迎船吠就可想而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