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探秘系列——“汉初四杰”为何张良得善终

 金色年华554 2018-06-24

汉高祖刘邦曾经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然而这三人的下场却完全不同,韩信被斩,萧何被囚,只有张良得以善终。张良究竟有着怎样的大智慧呢?

中国历史探秘系列——“汉初四杰”为何张良得善终

张良是秦汉之际最出色的谋略家。他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辅佐刘邦,使其势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终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汉高祖甚至称赞张良为“人杰”。但是张良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没有自恃才高,反而视功名利禄为鸿毛。与韩信被夷三族的悲惨下场不同,张良死后不仅被封为“文成侯”,连他的儿子张不疑也袭封为侯。

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说:“运筹帷幄之中,制胜于无形;子房计谋其事,无知名,无勇功,图难于易,为大于细”。这是赞美张良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无形之中克敌制胜,谋划克敌制胜的事情,没有智巧之名,没有勇武之功,而是从易处着手解决难题,从小处着手成就大事。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和父亲共任五代韩王之相。可是等张良长大后,韩国早在统一战争中被秦国灭掉了,他已经没有机会再在韩国做官了。因而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一位勇士来刺杀秦王。他寻访到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埋伏在秦始皇出巡的必经之路上,想要用重锤砸死秦始皇。然而天不遂愿,铁锤仅仅打中了秦始皇的副车。

后来张良投靠刘邦,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张良帮助刘邦建立的功勋并不足以说明他的智谋,他比韩信智高一筹的是他懂得“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明哲保身是张良后半生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历史探秘系列——“汉初四杰”为何张良得善终

刘邦建立西汉后,举办了个封赏会。张良封赏会上的表现却让包括刘邦在内的所有人大吃一惊:他竟然谢绝了刘邦对他的万户侯的封赏!在刘邦的一再劝说下,他最后挑了一个叫留县的没人要的偏远小县城。他对刘邦解释说:“我何德何能能当得起万户侯呀,这对我这个平民百姓来说太过高抬了,我真心地愿意放弃人间的富贵,过老百姓的日子。陛下您实在要封赏我,就把我和陛下相识的地方留县封给我做个纪念吧。”

听到这样的回答,刘邦心里自然很高兴,始终把张良当做最可信赖的人。高祖晚年甚至把太子也托付给张良。但是到了刘邦统治后期,随着韩信被杀、萧何下狱,张良觉察到了自身的危机。于是他干脆以体弱多病为由向高祖告假,扬言“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倾心于修炼“辟谷”“轻身”等修道成仙之术。最后,他干脆远离京城,过起了漂泊隐居的日子。

轻易不肯称赞他人的大文学家苏轼专门为张良写了一篇着名的《留侯论》,文中对张良宠辱不惊的大勇品德感叹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中国历史探秘系列——“汉初四杰”为何张良得善终

传说张良最后隐居在湖南耒(lei)阳。他在山洞里住了三年,以石为枕,日读夜琴。实际上,张良晚年在很多山洞隐居过,有河南白云山张良洞、陕西紫阁峰张良洞、紫柏山张良洞、湖南张家界青岩山张良洞、山东济南铜壁山张良洞、陕西留坝县张良庙、杭州淳安石林张良洞、禹州颍水东岸的张良洞等。史书对张良的生年和终老之地都没有记载,他到底活了多长岁数、安葬在哪里成为千古之谜。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出,张良一个人孤独地站立在山洞边,回想之前的富贵生活时,心里是多么苦涩。荣华富贵谁都想享受,但都无法与可贵的生命相比。张良的隐退是无奈的,是为保命所做的计谋,并非是真的超凡脱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