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现代药理研究角度探究麻、桂应用异同

 净善心宝 2018-06-24

传统中医认为,麻黄,性温,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桂枝性温,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两者均性温,具有散寒解表之功,均可用于外感寒邪病症。现代药理研究结果证实,麻黄、桂枝均有抗病毒、利尿、发汗、抑制呼吸道炎症、扩张血管、解热等作用,同时麻黄、桂枝在很多方面也具有相反作用,临床需区分应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能兴奋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使精神振奋,麻黄类方如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病症,拓展运用可治疗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类疾病如自闭症、抑郁症、嗜睡症。而桂枝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可用于治疗失眠,如交泰丸治疗失眠、《金匮要略》防己地黄汤治疗“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防己地黄汤广泛用于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更年期综合征、肺性脑病等。


对心脏作用     麻黄含有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麻黄碱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使心率增快,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如张仲景半夏麻黄丸治疗“心下悸”,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中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经典处方。桂枝对心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快速心律失常、缓慢心律失常均合适,如桂枝甘草汤、炙甘草汤等。临床见慢-快综合征、快-慢综合征可用黄连配桂枝,如黄连汤。同时桂枝还能增加冠脉血供,治疗冠心病,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对血管的作用    两者均可以扩张血管,麻黄含有麻黄碱使冠脉、脑、肌肉血管扩张,流量增加;使肾、脾等内脏和皮肤、黏膜血管收缩,血流量降低。而桂枝扩张血管以外周血管为主。麻黄扩张脑血管,可用于治疗中风,如《金匮要略》载《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而桂枝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较强,如《伤寒论》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临床多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硬皮病等。麻黄使皮肤血管收缩,桂枝使皮肤血管扩张,故对于荨麻疹皮肤呈充血状态如热接触性荨麻疹、日光性荨麻疹、胆碱能性荨麻疹,多用含麻黄类方剂,如防风通圣散、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杏石甘汤等。桂枝扩张皮肤血管较好,寒冷性荨麻疹可用含桂枝类方剂,如当归四逆汤治疗。


对血压的影响    麻黄碱常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麻黄附子细辛汤可兴奋中枢神经,加强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脏输入量,提高心率,可治疗低血压。而桂枝有利尿,降低血压的作用,五苓散可以治疗高血压病。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麻黄能松弛胃肠道平滑肌,抑制胃肠蠕动,延缓胃肠道内容物的推进及排空,故麻黄不适合胃排空延迟、便秘患者,《伤寒论》有云“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推测可能是服用含有麻黄的发汗药物导致胃排空障碍出现腹胀。而桂枝对胃肠道平滑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桂皮油不仅能促进唾液及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并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对于脾虚外感,张仲景用桂枝汤或小建中汤治疗,对于腹胀伴有外感,“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厚朴七物汤用桂枝去芍药汤解表,厚朴三物汤攻里。正因为桂枝的双向调节作用,所以小建中汤能治疗“太阴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还能治疗“腹痛”,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能治疗便秘,桂枝汤又能治疗太阴病的“自利”。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麻黄具有抑制免疫作用,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于治疗荨麻疹、湿疹、自身免疫性肝炎,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而桂枝对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如临床多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或用含有桂枝的薯蓣丸来治疗免疫功能低下易反复外感者。


对肌肉作用    麻黄碱对骨胳肌有抗疲劳作用,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金匮要略》附方:《千金》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此方与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可以用于治疗肌无力类病症。 而桂枝具有“解肌”作用,可以对抗骨骼肌痉挛,多用于肌肉疼痛、痉挛等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