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科推荐艺术家——吴俊达

 百科艺术 2018-06-25

吴俊达,写意花鸟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无锡市美术协会副主席,无锡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宜兴市书画院名誉院长和美协名誉主席,宜兴吴冠中艺术馆执行馆长。


赏花观柳渐入梦 136×68 1996年 

评论集锦

埋土壤,求成长,日暖风和催破土,幼苗可望成乔木,扎根故乡。

——吴冠中


独赏秋光 136×68 1996年

二十余年前返故乡,识小青年吴俊达,发现他对艺术很敏感,且好学。他要求我给他那陋室起个斋名,我赠以“破土斋”。故乡多竹,春笋破土而出时予人欣慰与希望。吴俊达果然年年成长,已入修竹之林,特此致贺。

——吴冠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70cm×138cm2012年

吴俊达创造的这种焦墨重彩花鸟画,以崭新的,从来没有的样式出现在画坛上,令人振奋,一看就知道他学过油画,他利用了油画的色彩感和笔触法;一看就知道他精通中国画,他的线条有书法笔意,他的油画笔触和点彩手法也都化为中国画精神状态。他找到了自己的路、自己的语言。一看画就知道是吴俊达的画。

于是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别的形式无法代替它,只能和他的画争美、媲美。

 ——陈传席


此画偶得荒丽之妙70cm×138cm2012年

吴俊达的画是以浑、重、厚为特色的。他多用重墨勾写物象,再用浓色点,再略淡色渲染。他的画中韵不仅是借用水份来现,而且借用笔触,这笔触一部分是中国画传统的,一部分是西方油画传统的,但他使之有机的结合,又加以创造、提炼、概括、融合,形成一种独特的面貌,我们从中既可欣赏到国画的趣味,又可欣赏到油画的趣味,但又不是杂凑和拼接,而是“既雕既凿,复归于朴”。

他用传统的笔墨勾线,用油画的笔触着色,浓厚但见笔,然后借用水彩的方法用淡色渲染。既和油画不同,也和传统、时俗的国画不同,形成了“焦墨重彩花鸟画”,以崭新的、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风格出现在当代画坛上。所以,他寻找到自己的座标,他成为一位有特色的画家,他可以说成功了。

——陈传席


康寿有期138×68 2014年

我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俊达,在一个美术名家、大师辈出的宜兴,在一个文人、画家成堆的宜兴,竟然执掌着,画院、美协、美术馆的所有大印,成为宜兴美术界名副其实的“头人”,

这不是开阔,不是智慧,不是宽厚,还能是什么?

我也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一个俊达,竟然在他的画作里,

深藏不露地放射出,魏晋风流和陈白阳式的散淡、空灵、潇洒和豁达,这不是一个精灵,还能是什么?

——赵绪成


归鹭47×43 1989年

我对俊达的才情和画画能力是有把握的。人的心性不一样,行为方式就不一样,俊达身在世俗却超脱世俗,对名利视为身外之物,快快乐乐才是真谛,未免不是一种境界。             

俊达一以贯之保持内心稳定,不左顾右盼以自己的方式一路走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若干年前,我接到俊达寄来的一本画册,里面收集了他大部分自己满意的作品。记得我曾和他说过,如果他按此路子扎扎实实走下去,必有所获。因为他的画有才有情,不耍花腔,不落俗套。

我在俊达的工作室里比较完整地看了他近期的画作,谈了很多关于画画的想法。我感觉他已是水到渠成,这不仅仅体现在画面上,体现在造型、笔墨、章法等等技术层面上,更主要是他对自己把握的分寸感很强。                              

 ——李小山


逍遥风波中 68×68 2001年

吴俊达的作品强调的是空间平面化与意象的符号化,并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且又引入油画的色彩,以增强张力,使画面在严谨中不失灵动,在整体中不失气韵,这种新花鸟画的阔大境界,有别于海派赵之谦、吴昌硕和近代齐白石的着色花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吴俊达的花鸟画删繁就简,以简洁的笔墨符号语言诉说丰富的情感,同时,这种情感又由衷地表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取向,在他充满实验探索性的作品中,任意的挥洒,体现出自然烂熟于心的自信,简洁的意象处理和组合,潇洒地体现出“物我合一”的情趣,使花鸟画的境界得到了拓展,气象得到了升华。

吴俊达先生的作品在平朴中寓奇意,在散淡中寄精神。

愿俊达早成修竹,直上云霄。

——  范扬


梦里梦外都逍遥68×68 2004年

吴俊达一直从事基层美术工作,但从不放弃向中国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深度探索。他以他自己的方法尝试着新的画法。如焦墨重彩体现着古拙斑烂;水墨又体现着滋润清趣。由于受到吴冠中的影响,所以他在中国画形式探索上也有着他自己独到的一套方式方法。他的所有作品,读来都能让人耳目一新。这是俊达与众不同的难能可贵之处。而中国画创作需要的正是这种独特的精神。

如今在外来文化冲击、传统绘画式微的当下,中国写意画已经面临非常严峻的程度。而俊达仍然能坚守着传统绘画“笔墨”的正脉,这是十分可堪称誉的。

 ——吴冠南


秋日图136×68 2005年

吴俊达以笔墨洒脱恣意、酣畅不羁而活跃于当今画坛。他的作品尚意境,重皴染,简淡相著而存骨色,浓密交繁复见疏朗。其用笔墨交叠营造的空间感与线和线往复穿插所形成的错落感,皆能产生情景迥异的视觉效果,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焦墨花鸟画风格,其作品即秉承传统国画重意趣尚气韵的特点,又不为传统绘画观念所束缚,同时汲取了现当代美术理念,于色彩构图等诸多方面力寻突破,用笔肆意纵横和独立特行的笔墨风韵,呈现出迥异于他人的语言图式。其小幅作品,虽追求文人情趣,又不同于近代以来的海上、京津诸家,立意自任独为一家。更为值得称道的是其大尺幅作品布局能力的掌控和表现方式的自信,形散而意凝,色华而不艳,中西相融又妙合似与不似之趣,彰显出对中国绘画承载传统与创新当下的独到理解。

——赵跃鹏


穷源方休

吴俊达的花鸟画,可以说是完整意义上的写意花鸟画,不仅传统深厚,而且自出新意,独具一格。苍厚而灵动,奇拙而平正,用焦墨而不入怪,施重彩而不流俗,大刀阔斧,随意天成,书写出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生命诗章。此种品格,既传统又现代,既熟悉又陌生,因而既具审美视觉张力,也富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当今号称写意画家者何止万千,但真正得到"写意"三昧的人并不多。有人误以为笔墨粗简便是写意,又有一味临仿前人而自诩得古意者。我之所以说吴俊达的画是完整意义上的写意,是因为他既深悟写意精神的人文内涵与真情流泻的本质,又探索出了个性化的写意笔墨色彩结构形态。

在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俱备的时代境遇中,吴俊达以清醒的自我认识与激情的艺术创造精神,奋力探索,开拓出不同于前人与今人的艺术形态——焦墨重彩写意花鸟画。我概括其主要特征是:野而蕴逸,乱而有序,苍茫而艳丽,多样而统一。

——马鸿增


相呼蔓草间136×68 1998

我喜爱他笔下天真无邪的花鸟虫鱼,那中间包含的自然天趣,观众皆会心一笑,我则多屏息思考:花鸟的盛世在宋、宋画的极致在神、神韵之间是艺术家天赋凝聚气质;俊达先生的气质正蔚然于他的画中,我直觉的心动,应该最接近他的指向。

从古到今,很多花鸟绘画样式已经非常成功,很多人会追随其中。我坚持着自己的坚持,而俊达先生的笔墨中我也体察到了相同的可贵。笔墨随时代,更需随性情、随心情。他的焦墨很不讨巧,铺陈又很惊险,没有十足的能力去把握,只怕是会在繁复的笔触中迷失很远;所庆幸的是,俊达曾师从许明华、吴冠中等艺术大师,对画面空间的布置独匠于心,他甚至带着过分的苛刻,在肆意挥洒的狭小空隙还要细微构建,大胆又辛辣,颇有将相之风。而重彩的手法,在他的附近已有艺术家玩味,他的状态之忧,在于他的优雅品性,我不得不再次感慨:每个人艺术之外的爱好追求对他创作的艺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俊达的彩,看似浓重,实则层次分明,每种色都在最优雅的释放,如同他的烟斗袅袅散出的烟雾,淡淡悠悠,恰到撩人之处。

——陈永锵


天地逍遥一沙鸥70cm×138cm2012年

吴俊达几十年如一日,甘守清苦,甘于寂寞,甘于坐冷板凳,不被名利、时弊所干扰,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深刻体悟文化精神,全身心投入笔墨精神体验与修炼,在熟练掌握书画技术及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先进行去墨化的渴笔焦墨重彩绘画的探索,使中国画在平面化与装饰性的审美取向上散发了光彩。之后,他又深入地就笔墨的程式化语言进行解构,并按照自己特有的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进行重构,使中国画在笔墨的张扬过程中,更加有风神风貌、更加有新意,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增添了更多更为具体的可能性。这是吴俊达在中国画当代性探索过程中的一个贡献。

——西沐


水洼拾趣 68×68 2001年

吴俊达的画,陈传席冠以“焦墨重彩花鸟画”。焦墨枯而重彩辣,硬碰硬,与水和墨的相互渗融有着天悬地隔般的差异,则吴画之开创性与艰难性不言而喻。一种崭新的、真正意义的独立画风之形成,非有大智大勇之人物、不舍余力之气概而无以毕其功。好在吴俊达已有足够的积累且对此满怀信心。

勇于创新却并未急于求成,而是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潜在生活中,扎扎实实打基础,平心静气搞研究,使吴俊达和他的画显得殊为可贵,人们有理由对他寄予厚望。

——吴杨


乐在荷塘 趣在笔下70cm×70cm2011年

且待来年笋期 96×80 2014年

"指墨小品24.5cm×27cm2012年-7"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3"

 "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4" 

" 指墨小品31cm×31cm2010年-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