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弦脉在脾虚肝旺证中的临床意义。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6-25

    弦脉是临床常见的脉象,外感多主少阳证,在内伤杂病中多主肝郁气滞,肝风内动,肝火上炎,肝胆湿热,痰证,饮证等,总之,以实证居多,病变部位多涉及肝。
      对于弦脉脾虚肝旺证,临床常见,但是并未引起重视,或者有的混同于肝郁脾虚。两者虽有相同的地方,然而,却是一实一虚,前者当以舒肝补土,后者,源于土虚,只可补土泻木,不可再疏。考其所由,肝郁脾虚之证,由于木郁土陷,土陷则湿,故以疏肝木,除脾湿为治,如逍遥丸类
     脾虚肝旺证则是由土气本虚,故只可补脾土,柔肝为治。如伤寒论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小建中汤主之。这是由于中焦气血不足,导致肝脾不和,腹部疼痛,当以建中汤补益脾胃气血,加重柔肝泻木之白芍为治。

     另有腹痛必泻,泻必腹痛,脉两关不调,左弦右缓,用痛泻要方,芍术并用,补土柔肝。两者,皆为土虚木乘得经典方剂,脉皆弦。可见弦脉在脾虚肝旺中的意义。
     这都是典型的脾虚肝旺证,其脉弦,已为人理解。然而,亦有类似实证的脾虚肝旺证,其脉亦弦,易混同于肝气郁滞或肝火内亢,笔者录之于下,供同道参考。

男人谈恋爱,谈的是什么

作者:奔放的招财猫

当当 广告
购买

1、张锡纯医案

   

    直隶盐山李××来函∶
   天津王媪,得病月余,困顿已极,求治于弟。诊其脉,六部皆弦硬有力,更粗大异常,询其病,则胸膈满闷,食已即吐,月余以来,未得一饭不吐,且每日大便两三次,所便少许有如鸡矢,自云心中之难受,莫可言喻,不如即早与世长辞,脱此苦恼。细思胸膈满闷,颇似实证者,然而脉象弦硬粗大,无一点柔和之象,遂忆镇摄汤下注云,治胸膈满闷,其脉大而弦,按之有力,此脾胃真气外泄,冲脉逆气上干之证,慎勿以实证治之云云。即镇摄汤原方予之。服一剂,吐即见减,大便次数亦见减,脉遂有柔和之象。四五剂,即诸病全愈。以后遇此等脉象,即按此汤加减治之,无不效如桴鼓。
镇摄汤:野台参(五钱) 清半夏(二钱) 茯苓(二钱)生芡实(五钱) 生山药(五钱) 生赭石(轧细,五钱) 萸肉(去净核,五钱)

大师馆-爱默生传:生为自由

作者:【美】詹姆斯·埃利奥特·卡伯特 著,佘卓桓 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