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宇玉:教育变革,学校的空间设计怎么能不变?

 张福涛lu70kpm9 2018-06-25


丘吉尔说过,我们建造建筑,然后,我们被建筑所塑造。

 

每个人都置身在具体的看得见的空间里,小到房间、教室、办公室,大到社区、城市、国家,人们在其中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与空间的关系,从刚开始的陌生到逐渐适应,再到与周遭融为一体,最后实现人和空间的互相塑造。



儿童无论在学习、运动、玩耍还是思考时,甚至无所事事时,客观上都置身于一定的物理空间和文化空间,或是教室、家庭、图书馆,或是运动场,都是儿童生活空间的一部分,他们珍贵的童年时光在这“空间”里流转和发酵。

 

空间是行为的载体。它不仅实现功能,即不只是一个“壳”和内部物件,同时承载文化意义,任何一个空间的内外,所有有意无意的设计都在默默说话”,它言说的内容便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无形,但它充满在空间里环绕你。

 

基于儿童基础素养实现的空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构造和想象?

 

以儿童为中心的探索空间

 

儿童天然地具备旺盛的好奇心、探究力和想象力,这些能力若被充分施展,便是创造力的源泉。构建以儿童为中心的探索空间,是培育儿童创造力的前提。

 

无穷无尽的探索是儿童感知世界和自我发展最重要的途径。根据探索主题的难易程度和时间长短,空间的设计要有层次,且兼具系统性。比如,要给低龄儿童的游戏空间提供低阶的材料,在儿童的自由探索和组合中,会出现无限可能性;在开放性和兼容性很大的运动空间里,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不同项目的运动,其中便内含层次和系统;而在严谨精密的科学空间里,儿童从观察、尝试动手到正式设计,不同的阶段匹配不同的材料。



以儿童为中心的空间必是基于儿童需求、着眼于儿童发展的,无论当下还是未来,满足儿童的探索欲望是教育中不变的内核。儿童有限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有限的空间体验,然而,儿童对未知空间的探索却永无止境。

 

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空间

 

教学空间无疑是儿童所处空间中的“主战场”,营造一个成长型的促进儿童主动学习的空间,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期待。



教学空间对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有重要影响,即便从物理环境角度出发,其光线、温度、湿度、色彩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发挥影响,“如果光线过强,会使人感到烦躁,难以集中精神,甚至引起眩晕;如果光线过弱,又不能刺激大脑,引起足够的兴奋,从而影响正常智力活动的进行。”可见,成功的课堂教学改革者也应该是成功的课堂空间设计者。

 

最常见的教学空间,便是教室。以往秧田式的教室,遵循空间利用最大化的原则,课桌占地面积、张数、区隔的形式都被固定,每个儿童在教室活动的空间单元都在方寸之间,连行走的路线几乎都无可选择,不可僭越。这样的排列客观上是功能的实现,实际上暗示着规矩、纪律和权威。

 

近年来教学空间设计的变革,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而渐渐削减黑板和讲台作为中心的权威性,甚至“压迫感”。黑板和讲台位置的不被强调和功能的削弱,为教室空间的中心建构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这意味着,中心不再是一个具体的固定的位置,而是不断生成的、轮流的。相应地,空间暗含的师生关系也在发生重构,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导引者和陪伴者。

 

空间就像一个舞台,一旦被搭建,在这个舞台上将要呈现的剧目其实已被部分地规定了。体现民主和人性的教学空间,背后是指向以学习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对儿童友好的互动空间

 

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离不开“他者”,即儿童有社会性发展的需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他者”不仅包括老师、同伴和其他相关人士,还包括人工智能。若致力于建设对儿童友好的互动空间,则包括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人际互动和人机互动的空间。

 

友好的人际互动,主要指向亲子、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交互关系。成人秉持儿童立场和儿童视角,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同时引导生生之间建立公平、互助的合作关系,便是在给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互动空间。在学校教育中,空间解放学生,同时影响教师。教师的言行改变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学生,师生互动最终实现“此消彼长”。空间的小小改动就像蝴蝶微微煽动翅膀,后续的影响经常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除了可感的具体空间,我们很多时候还遨游在看不见的空间里,即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虚拟空间。从电子科技到互联网,再到当下的人工智能和VR技术,模拟现实成为可能。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使得部分地实现儿童的想象也成为可能。随着深度学习和智能认知深度嵌入教育领域,教育教学辅助产品已不断进入儿童自学和课堂教学中,致力于设计与儿童生活经验相连接的情境空间,用于模拟真实场景下的问题解决,是技术给教育插上的翅膀。友好的人机互动,必然是人性化设计的界面和操作,有基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呈现方式,有与儿童生活内容紧密联系的体验内容,软件不是抽象的存在,机器不是冰冷的设备,人机互动有温度、有情感。

 

空间可以传递不可见的东西,它是物理的,同时也是文化的。正如,教室不说话,但它始终影响身处其中的儿童。从这个角度来说,空间设计不应该是某一职业的专门能力,所有热爱儿童、热爱教育的人都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中贡献一份“独特”,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共同体的“多元”,这种多元最终将惠及每一个儿童。空间影响儿童成长,如何设计空间日益成为教育变革的一个部分。

 

(本文作者单位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责任编辑:蓝海黎


本文来源:第一教育专业圈。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