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霉素(Puromycin)是由白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niger)发酵代谢产生的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而杀死革兰氏阳性菌,各种动物和昆虫细胞。某种特殊情况下有效作用大肠杆菌。嘌呤霉素作为氨酰-tRNA分子 对嘌呤霉素的抗性取决于编码嘌呤霉素N-乙酰转移酶(PAC)的 Pac基因,遗传工程研究使用的Pac基因分离自嘌呤霉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lboniger。 1)嘌呤霉素如今普遍应用于筛选和维持培养含Pac基因的哺乳动物稳定转染细胞。嘌呤霉素在细胞稳转株筛选中的普遍应用与慢病毒载体的特性有关,现在商业化的慢病毒载体多数都携带pac基因。 2)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嘌呤霉素亦可以用来筛选转化携带pac基因质粒的大肠杆菌菌株。 化学名称:3 (a -Amino-p-methoxyhydro cinnamamido)- 3–deoxy- N,N–dimethyladenosine·2HCl CAS No.:58-58.2, 分子式:C22 H29 N7 O5 .2HCl, 分子量: 纯度:>98%(HPLC),易溶于水5-50mg/mL,-20度保存。 应用浓度: 哺乳动物细胞的推荐使用浓度为1-10 μg/mL,最佳浓度需要杀灭曲线来确定。 LB琼脂培养基筛选稳定转化pac基因的大肠杆菌,使用浓度为125μg/mL。使用嘌呤霉素筛选大肠杆菌稳转株需要精确的pH值调节,而且受宿主细胞本身的影响。 ►嘌呤霉素杀灭曲线的确定(shRNA稳定转染细胞株,仅作参考) 为了筛选到稳定表达待研究shRNA的细胞株,确定杀死未转染/转导细胞的最低浓度嘌呤霉素至关重要。所以初次做实验的客户一定要建立适合自己体系的杀死曲线(kill curve) 。 (1)24孔板内以5~8 x 104 cells/孔的密度铺板,铺足够量的孔以进行后续的梯度实验。细胞孵育过夜; (2)准备筛选培养基-含不同浓度嘌呤霉素的新鲜培养基(如0-15μg/mL,至少5个梯度); (3)细胞孵育过夜后加入筛选培养基,孵育细胞; (4)约2-3天更换新鲜的筛选培养基; (5)每日监测细胞观察存活细胞比例。嘌呤霉素的最佳作用时间一般在1-4天之间。 (6)最小的抗生素使用浓度就是指从抗生素筛选开始1-4天内杀死所用细胞的最低筛选浓度。 ►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转染细胞 (1)day 0:24孔板内以5~8 x 104 cells/孔的密度铺板,孵育过夜; (2)制备筛选培养基:含有最佳筛选浓度嘌呤霉素(由杀灭曲线确定)的新鲜培养基; (3)day 1:筛选第一天,去除旧的培养基,加入一定量MOI的病毒颗粒;(加入无血清培养基的总量必须充分覆盖住细胞。) (4)病毒转导后约6-8h,再添加1ml完全培养基(血清和双抗,如果已经使用双抗。)到细胞内,然后孵育过夜; (5)病毒转导后48h,使用嘌呤霉素筛选培养基替换旧的完全培养基。孵育。 (6)约每2-3天替换新鲜配制的筛选培养基; (7)每天检测细胞并观察活细胞生长比例,以及turboGFP表达的水平及所占比例。在某一个时间点几乎所用存活细胞都可以表达TurboGFP。嘌呤霉素最佳的作用时间在3-10天之间。 注:病毒的MOI越高,每个细胞含有的shRNA拷贝和嘌呤霉素耐性基因越多。在做嘌呤霉素筛选时,需记住越高MOI,含越多pac拷贝的细胞能耐受更高的嘌呤霉素浓度。调整嘌呤霉素的浓度去筛选预定量的转导细胞,但是嘌呤霉素的量不能低于杀死曲线建立的最低浓度。 储存方法和稳定性: 嘌呤霉素稳定性高,可以常温运输,收到产品后 嘌呤霉素在室温条件下可存放3个月, 应用文献: 2.为了研究生化信号通路能够在嘈杂的分子环境下传递信息,采用6ug/mL的puromycin进行细胞筛选。 4.为了证实在p53缺失的细胞中,被O-GlcNAc修饰的IKKβ的催化活性有所增强,使用了1μg/ml的嘌呤霉素来筛选感染腺病毒(载体为pBabe HA-IKKβ wild type)的细胞。 7.为了证实蛋白激酶PKR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缺乏C蛋白的麻疹病毒亚型的生长,使用 1μg/ml 嘌呤霉素来筛选稳定转染的HeLa细胞,载体为 pSUPER.retro.puro Vec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