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26 07:19:27
了不起的父母!了不起的孩子!上海一盲童高考623分,距最高分仅差3分!2018-06-25 17:08 芝麻君:当我们时常被焦虑包围,时常感叹生活艰难,命运不公的时候,读一读这个盲人男孩和他家人的故事,也许能让我们静下心来面对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真实生活。 本文获授权转载自亲子阅读新媒体平台“魔法童书会”(微信ID:magicreading)。 向来不喜欢讨论考分和排名,但今天我要破一个例——昨晚上海高考考分公布,深夜许多家长群里炸了,全因为这样一张图片: 其它信息待考,但新民晚报记者今天上午证实,上海盲童学校今年确有一位高考生,考分为623分,距最高分626分仅3分之遥! 对,就是下图这位帅小伙! 他叫王蕴,3岁即全部失明。但,王蕴不仅功课好,自行车、游泳、马拉松、户外探险、钢琴、竹笛......样样喜欢、样样在行。 图片来源:文汇报APP 昨晚,王蕴爸爸妈妈接到盲校校长打来的祝贺电话,他们都没有叫醒已经入睡的儿子,直到早上才告诉他,儿子的反应也和他们一样“淡定”。 2016年的王蕴(图片来源:新民晚报官方微信) 新闻一出,家长群里再次炸了: 笨笨妈:这个“别人家的孩子”,非同一般!话说这个“别人家”,肯定也特别不容易啊! Liuliuqiu:每一个阳光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阳光的家长!至少一个! 超级二宝他爹:此刻特别想为他的父母点zan! 翱翔:看到这么淡定的一家,我倒不淡定地哭了! 木琴:父母淡定,孩子才不焦虑! 其实,对于王蕴一家来说,他们早已经历了一场远比高考更重要的“人生大考”:王蕴是早产儿,在出生两个月的时候,医生告诉其父母,孩子因为吸氧过度造成晶状体后纤维增生,虽然当时还有一定的视力,但是其一生将会在黑暗中度过。果然,到3岁时,孩子就完全失明了...... 王蕴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低调的他们一般不接受采访。一个关爱盲童的微信公众平台“逆光翱翔”曾发布王蕴妈妈做客“六点子”的文章。她说:“我希望儿子能够像普通人一样有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然后拥有家庭,健康而简单地生活,一生懂得知足就足够了。”可是,成为“幸福的普通人”,对一个盲孩子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不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的权利 王蕴从小看不见是事实,但是当妈妈的从来没有把他当做一个看不见的孩子去对待。妈妈始终相信:虽然,人对外部的感知80%来自视觉,可是其它更多的感觉都不依靠视觉,如果人天生就没有视觉这个功能,这个生命照样也会很好地生存下来。 这位“别人家的妈妈”给我们的育儿启示之一便是:选择放手孩子,不过分保护他。她总是尽量让孩子用自己已有的感官替代眼睛来感知周围的一切。 王蕴(右)在爸爸的陪伴下参加了公益跑 从小开始,妈妈就带王蕴和明眼孩子一起玩耍(当然,这一点需要家长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承受能力,包容你碰到的一切),王蕴因为早产,再加上天生胆小,动作方面会比同龄孩子晚一些,但是整体来说都非常好。 生活能力方面,一岁多有自主吃饭需求的时候,妈妈就让他自己吃,从来没有觉得他看不见就不会吃饭去喂他;3岁上幼儿园自己就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吃饭、穿衣,还学会洗小袜子和小裤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没有两样,甚至更能干一些。 王蕴妈妈说,作为母亲,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子一生平安,“但是我不能因为自己的担心以爱的名义剥夺一个生命应该享有的权利,所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我会支持他跟明眼孩子一样做各种尝试。多一种体验和技能,他会多很多自信,而且可以增强面对未知的把控和挑战能力。” 选择“无视”孩子的缺陷与天赋, 陪伴他成长! 在妈妈眼里,王蕴像是上天派来的天使,10个半月就能够清楚地发音讲话,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几乎过目不忘,3岁完全失明以前自己主动学习认识了3000多个汉字,失明以后,在入学前就完全靠心算掌握了小学的加减乘除以及分数的计算.... 面对这样一个天才般的孩子,怎么样去培养教育?焦虑过后的妈妈,终于理清了思路——缺陷人人都有,只不过在孩子身上放大而已,天赋也人人都有,只不过因为缺陷的存在也放大了而已!我需要的是一颗平常心,一颗平常母亲的心来对待培养教育我的孩子! “不管孩子有多大的缺陷或者多超常的天赋,对一个母亲来说无关紧要,真正重要的是,他成为你的孩子,你就有责任和义务让他健康快乐地成长,你以他为骄傲,他才有可能成为你的骄傲!” 于是,王蕴开始尝试“无视”孩子的缺陷和天赋,陪伴他一起成长。 王蕴(左)与同学周芷逸参加市未来杯社会实践项目决赛, 他们的“逆光翱翔”项目获得二等奖 孩子既然看不到,那就给他听,故事、音乐听了很多,这些都奠定了很好的思维和语言基础,所以,他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再加上看不见也不会受到外界更多的干扰,他的记忆力也相当好。 王蕴还非常好学、好问,许多知识都是他主动问,妈妈尝试不断深入讲给他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家长会忽略孩子“问”的需求,其实,这时候是家长引导教育孩子的最好时候。所有这些都是来自孩子自身需求的自然教育,没有刻意做过什么早教。 成绩名列前茅,与优秀没有关系 很多人说到王蕴,都觉得他看不见学了钢琴、竹笛,掌握了很多盲人不敢尝试的技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就很优秀了。这大概是大部分人评判优秀的标准吧! 但妈妈却说:“这些都是他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已,我认为跟优秀没有关系。我觉得儿子很优秀是因为首先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他在不断地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我看重的,也是我觉得儿子值得我自豪的地方。德是做人的根基,有了它,就好比树有了养分,繁茂是必然的。” 2017年西礁山公益马拉松交流会音乐会上王蕴(右)独奏笛子,由志愿者孙陶云陪同 “瞎子”是一种美好的称呼 王蕴妈妈曾撰文《“瞎子”是一种美好的称呼》,记述了这么一件事: 他在明眼孩子堆里开心地玩耍、嬉戏,没有觉得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直到有一天忽然有一个孩子说“小瞎子”来了!于是,所有的小朋友都跟着说:“瞎子、盲人'来了,我们不跟他玩!”我才知道,该发生的永远不可能逃避,我必须认真的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切! 那一次,以泪洗面的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带着孩子离开现场回家的。只记得一路上,懂事的Peter(王蕴的英文名)没有听到妈妈说话就伸出小手来触摸我的脸,当他触摸到我满脸的泪水时,就不停地在问“妈妈为什么哭?是不是因为他们叫我”瞎子“”盲人“?他们为什么这么叫? 终于平静了的我,理清了思路,告诉孩子:妈妈哭,是因为妈妈被你感动了,妈妈因为拥有Peter这样棒的儿子而自豪! 然后,我开始认真地给孩子解释了他的世界里永远离不开、也回避不了的“瞎”和“盲”: “瞎”是由一个“目”和一个“害”字组成,眼睛生病了就用“瞎”来表示;小伙伴叫你“瞎子”是因为你早产导致眼睛生病了,他们没有恶意。 “盲”是由一个“亡”和一个“目”组成,表明眼睛已经死掉不起作用看不见了。 也是因为你看不到小伙伴,他们很希望你和他们一样能看到才这么说的,大家都喜欢Peter! Peter听完,想了想又问:妈妈,你觉得“瞎子”和“盲人”哪个更好呢?妈妈思索了一下,做出了这样的解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眼睛虽然害病了, 但是窗户还在, 你可以透过窗户用心灵感受世界! 妈妈认为“瞎子”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称呼! Peter听了开心地说:“妈妈,我喜欢瞎子这个美好的称呼!” 一起祝福这个充满阳光的青年王蕴, 同样祝福把阳光带入他心灵的爸爸妈妈! 王蕴在参加上海市未来杯英语演讲 〔搜狐网〕 |
|
来自: qinhuanwei > 《博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