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宇 为学生准备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 一 ▸ 独有的人文典范 ▸ 共同的价值认同 ▸ 共享的文化记忆,如大禹治水等 ▸ 共有的历史形象,如曹冲称象、李时珍、鲁班造锯等 ▸独特的文化品位,如插图、版式设计、栏目设计等方面,培养学生独特的文化品味。如二年级封面的设计很有民族特色。日积月累通过卷轴的设计等。瓦当、水墨画等都在教材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二 ▸童真童趣之审美体验,如《蜘蛛开店》 ▸驰骋想象之审美体验,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生活童真之审美体验,如二下《沙滩上的童话》、《一匹出色的马》等 前三个都是从“质”的角度所谈的;后面谈谈从“文”的角度谈谈给孩子们的审美体验 感悟语言之审美体验,比如汉语言的意境美(《场景歌》)、音韵美(《神州谣》)、语言美(语言文字或雄浑、或婉约、或委婉、或热烈的表达美,如《望庐山瀑布》) 三 ▸尊重崇高 如《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王二小》 ▸珍惜情谊 如《妈妈睡了》《纸船和风筝》《雪孩子》《开满鲜花的小路》,表现了母子、伙伴、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这些故事来自于生活,故事中的人物平凡而普通,故事中凸显的人性的美好让人深深感动。 ▸直面困境 如《夜色》《一个接一个》《一封信》 ▸认识自我 学生只有学会了认识自我,才能了解别人,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教材从一年级就在对如何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如一年级《大还是小》,二年级《我是一只小虫子》,《大象的耳朵》 ▸追逐梦想 《小毛虫》 四 ▸语言的理解 教材重视给予方法和策略,比如二年级上册对于词语的理解,教材提示学生可以借助词语的内在结构理解词语的意思。二年级下册,引导孩子“寻”和“找”的意思相近,就可以知道“寻找”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 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内容理解,给学生搭建了脚手架,如右图所示。 明线:二上:借助图画、提示语 二下:借助图画、提示语、示意图、表格 暗线:内在线索,事情的发展——心情的变化——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化 ▸语言的表达 语言怎么表达更规范? 如二上《朱德的扁担》,学习量词的恰当使用。 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怎么更具体的表达, 如二上语文园地五的课后练习; 引导学生学习怎么表达更多样化, 如二上《妈妈睡了》的课后练习,二上《寒号鸟》的课后练习。 还要学习怎么表达更形象、生动、有趣。如二上语文园地四,园地七等。 ▸语言的运用 如《植物妈妈有办法》课后练习的对比;《黄山奇石》的课后练习对比,以前的课后习题关注让学生拓展说一说,现在不仅要求拓展说,还要在说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句式,用上学过的词语。 ▸语言的积累 (1)读一读,记一记,拓展由要认得字组成的词语 (2)教材后附“词语表”积累每课要求会写的词语 (3)课后设计背诵、抄读句子的练习 (4)“字词句运用”等栏目,积累课内外学到的词句 (5)日积月累 学生可以经历一个怎样的语文生活? 一 ▸引导孩子主动去亲近母语的语文学习。 这一点,在识字加油站中得以集中体现,引导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语文。 ▸指向习得语文实践能力的语文学习。 将原来的指向测验的学习,调整为指向学生的语文实践。以多音字的联系设计为例,以前的设计就是作为知识来考察,具体表现见右侧图片。 同样的思路,还体现在猜测词语意思的能力设计上,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猜测字义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再比如,书写提示中,我们告诉孩子怎样写字的知识,但不是为了讲解知识,而是马上落实到学生的写字实践中,变成学生能写好字的实践活动。 ▸伴随积极情感体验的语文学习。 二 如书写提示中包含了写字的秘密,二年级下册 又如偏旁的秘密,二下语文园地三;《“贝”的故事》,引导学生发现相近的偏旁表达的意思 朗读的秘密,二下《找春天》课后练习“读下面的句子,试试怎么读的更好”,学生是先有自主的语言实践,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孩子结论。二下《语文园地一》中“根据不同的提问,读读下面的句子” 表达的秘密,如二下《寓言二则》,体验在句子前面加上修饰语,表达效果的不同。二上《语文园地七》等。 三 ▸在阅读中发展思维 《小蝌蚪找妈妈》 ▸在续编故事中发展思维和想象 如《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后习题“选一个开头,接着往下讲……” ▸在识字、学词、认识事物中发展思维 识字加油站的设计是有着特别的用意的。如二下《语文园地二》,都带有“师”或者“员”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基本的分类意识。再如“试着给下面的动物分类,看看谁的分法多”,这样的题目思维的开放性就更大了。 ▸在练习活动中发展思维 如二上《狐狸分奶酪》,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二下的《小马过河》课后习题“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下面提供的四个角度,有的是课文中有的,也有的是课文中没有的,比如“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这样的判断是否正确,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判断。 四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书写提示中,不同的单元逐步提高要求,逐步养成。 积累语言的习惯 热爱阅读的习惯:课文——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 (指导阅读——自主阅读——课外阅读) 学生能否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 一 用词说句子类练习的前后对比。新的练习方式,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内涵,而且能够构建起词语所蕴含的情味。如右图所示。 定中结构的课后练习前后对比。这样的练习是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表达所见所闻的,语境中的实际运用。 再如,二下《语文园地四》《后羿射日》等练习的设计,都将语言表达服务于交际的需要。我要表达的是很着急的意思,该怎么选择运用语言?课后习题给孩子找到了语言表达做什么用的归属。 二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如二上《葡萄沟》的设计,学生要有自己主动的思考过程和价值判断。 类似这样融入了读者体验的设计,还体现在如下表格的内容中。 三 内容解析 识字写字部分 教材强调综合运用 自主识字能力的发展序列:借助图画识字(一上)——借助图画、汉字规律、语境与生活经验识字(一下)——自主阅读全文不注音的课文(二上)——全册教材不再全文注音(二下) 写字指导训练有序 一年级上册从最简单的字入手,所写的自从简单到复杂,从独体到合体, 一年级下册继续呈现新笔画,不再出现笔顺跟随 二年级不再出现新笔画,不在出现笔顺跟随 二年级的书写提示,侧重左右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则,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二下侧重包围结构的汉字书写规则以及汉字做偏旁以后的变化和笔顺变化。 写字练习一年级上下册从笔画、单字的书写练习到形近字、同音字的区分到易错字的强化练习。 展示台提示了写错字的类型及预防写错字的方法。 编排词语表,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关注运用,为写话打下基础。 识字写字部分小结的关键词:规律(重视对于规律的揭示); 能力(规律中形成能力,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 积累(要对认的字、写的字及时积累); 运用(所积累的词语要及时加以运用)。 内容解析 阅读部分 课文 (一)革命题材类课文的教学 《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难点 (1)时代久远,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 (2)缺乏背景知识 (3)人文内涵把握的度 ▸转换角色,从学生立场解读文本 从学生的立场考虑可能存在的阅读问题,包括背景知识类的、阅读能力类的 ▸适当补充背景资料 如斗笠、扁担、草鞋 ▸用好课后思考练习题 (二)关于童趣类课文的教学 语文教材对“质”的内涵的突破,对您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练习系统 练习系统设计思路:主要分为四类题目,见下图。 ▸练习系统的梯度发展 以朗读为例: 默读的要求:二年级上册共两次,都是“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二上的要求是知道什么是默读,并进行初步的尝试。 二下的要求共有4次,分别是:默读,借助图片说内容;默读,提取信息;默读,不要指读。体现的是从段到篇,循序渐进,多次实践,逐步落实。 了解内容的梯度发展,见下图。 ▸课后练习是引领学生进行教学的重要凭借 要根据课后练习确定课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要求和水平层次。 关于“快乐读书吧” ▸重视对阅读过程的指导,抓好三个环节 (1)导读:激发阅读期待,制定阅读计划 (2)推进:分享阶段体验,解决遇到的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