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曾引黄小仲语:“书之道,妙在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一字一画之工拙不计也。余学汉分而悟其法,以观晋、唐真行,无不合者。”“左右有牝牡相得之致”最是耐人寻味,此为书之妙道,我们自然不能小觑。“牝牡”的意思就是阴阳,如果再浅近些解释,就是书法中的左右,这样基本就清楚了,所谓“牝牡相得”其实就是左右结构之字的左右两部首之间的关系。
左右结构之字如何结构,如果仅仅从汉字本身去考虑,这个问题会显得晦涩难解,因为这样实际上背离了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书法无非是一种生活状态,要真正理解它,就应该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在唐人张怀瓘的《用笔十法》中,这样的一招被命名为“阴阳相应”,他自己的解释是“谓阴为内,阳为外,敛心为阴,展笔为阳,须左右相应”,因而,所谓的“阴阳相应”实即“左右相应,而“左右相应”也就是前述黄小仲所谓的“左右相得”。进一步回到生活中,中国人是讲“男左女右”,“左右相得”在某种意义上其实就是男女如何搭配的问题。
上一例中,我们说过欧阳询似乎于“骨肉相连”不太在意,但他有他的独到招式,这便是“牝牡相得”。比如欧阳询所书《卜商帖》中的“读”字(图24-1),

图24-1 欧阳询《卜商帖》●读
左边“言”字上点落在横画的右端,几乎要掉下来了,横画下面的构件集体向左下方偏移,从而形成横下大片空白,于是,右边部首就按着左部首之意跟进了:首先是上面“士”字两横卡牢了左边之点,然后“四”部左行,冲进左边所留空白,这样两边就严严实实合拢为一体。仔细观察,“离”、“错”等字左右两边的中间形态也都成互补形状(图24-2)。

图24-2 欧阳询《卜商帖》中的牝牡相得
《张翰帖》中既有右边笔画穿插入左边空白者,如“翰”、“纵”、“难”字(图24-3),

图24-3 右边笔画插入左边空白
也有左边笔画穿插入右边空白者,如“执”、“怆”等字(图24-4)。欧阳询各帖之中都有上乘表现,这里不一一列举。

图24-4 左边笔画插入右边空白
当然,这样的招式并非是欧阳询的发明和专利,王羲之作品中已经用得滚瓜烂熟了。看看《丧乱帖》中的“号”字,“离”字(图24-5)处理之巧妙,欧阳询还只能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这就是差距,只是王羲之招式甚多,十八般兵器样样皆精,欧阳询的思路则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

图24-5 王羲之《丧乱帖》中的牝牡相得
左右相得的要旨在于左右之间的关系,按照中国人的做派,就是“夫唱妇随”,右边“女”部首要因左边“男”部首而调整,改变自己:老公有个空白,你就穿插过去,这就是生活,这才是书法,这里无需赘言,读者可以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