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足症的疗效随访及并发症 | 名家专辑

 果儿核书库 2018-06-27

各位读者,大家好!

本期名家专辑,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教授就「平足症」这一领域的知识、诊疗经验和临床研究做一期系统性的讲解。

今天,马昕教授为大家带来「平足症的疗效随访及并发症」。


一、引言

在本专辑的系列文章中,关于手术治疗,我们介绍了:


那么各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如何,存在何种并发症?本文将综述「平足症」手术治疗后的疗效和并发症。



二、胫后肌腱腱鞘滑膜切除术

胫后肌腱腱鞘滑膜切除术治疗PTTD Ⅰ期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


  • Funk等随访了19例Ⅰ期PTTD患者,发现12例疼痛完全缓解,4例残留轻度疼痛,3例持续中重度疼痛。有4例患者手术失败,其中3例部分或完全从舟状骨撕脱。作者强调了术前已经存在畸形的患者应该选择矫形手术,若非如此则影响患者疗效。


  • Teasdall和Johnson评估了19例行腱鞘滑膜切除术的PTTD 期患者,14例疼痛完全缓解,2例术后残留中重度疼痛。同样,这组病例没有得到100%的疼痛缓解,84%的患者术后症状改善。2例后期因畸形加重需要行距下关节融合术。这组结果与Funk所报道的相似,实施腱鞘滑膜切除术需要细致的术前评估及手术禁忌症评估。


  • McCormack等对8例平均年龄22岁的运动员行腱鞘切除平均随访22个月,7例(88%)患者可以继续正常参加体育运动。


  • 胫后肌腱腱鞘滑膜切除术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神经损伤导致的持久性麻木、切口皮肤坏死、畸形进展、肌腱腱病和静脉血栓形成。



三、趾长屈肌腱转位术

Mann等回顾性分析了73例(75足)单独行趾长屈肌腱(FDL)转位术的PTTD Ⅱ期患者。


  • 术后平均随访73个月。结果为:64例(88%)满意,11例(15%)不满意。


  • 影响预后的不利因素包括:僵硬性前足内翻或僵硬性后足外翻畸形。无僵硬性畸形患者平均满意度为4.28(最大为5),AOFAS评分为87分。有超过15°僵硬性前足内翻畸形或后足外翻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为1.8,AOFAS评分为40分。


  • Mann反复强调行单独FDL转位术适应征的重要性。此类手术不能矫正平足畸形。



四、跟骨内移截骨术


1.Myerson和Corrigan的结果

跟骨内移截骨术大多与FDL肌腱转位术联合应用。Myerson和Corrigan回顾了32例跟骨内移截骨联合FDL肌腱转位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平均术后随访20个月。


  • 30例(94%)的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表现为疼痛缓解、足弓改善、无需支具保护穿正常鞋。


  • 28例(88%)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例(9%)残留轻度疼痛,1例疼痛持续。


  • 6个月时,78%的患者可以进行单足提踵,到12个月时,88%可进行单足提踵。


  • 影像学可见明显改善:前后位距骨-跖骨角从26°减少到6°,侧位距骨-跖骨角从28°减少到13°,距骨覆盖角从37°减少到15°。


2.Guyton等的结果

Guyton等的结果与Myerson报道的结果相似。

  • 影像学结果进步改善。

  • 但是,该手术不能完全矫正畸形。仅有50%的患者感觉到他们的足部外形明显改变。

  • 最后,患者评分最大限度改善中立位时间为术后10-14个月。


3.并发症

  • 并发症包括:腓肠神经炎或神经瘤、感染、切口皮肤坏死、矫正过度(后足内翻)、骨不愈合和畸形愈合(少见)、内侧神经血管损伤、腓肠肌腱粘连、内植物刺激和深静脉血栓。



五、弹簧韧带修复


  • 无研究证实弹簧韧带修复(非重建)有益于矫形或者提高临床效果。尽管如此,作者们普遍认为,如果组织足够且存在明显松弛,进行弹簧韧带修复仍然是合理的治疗方式。


  • 腓骨长肌腱转位重建弹簧韧带的随访结果显示:在前后位X线片上距舟覆盖角有明显的矫正,但是其他角度的矫正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大多数患者能够维持良好的关节活动度,但并非三关节运动能够完全恢复。在报道的14例患者中,10例能够单足提踵和后足内翻,2例不能完成后足内翻。


  • 目前大多数学者建议,联合跟骨外移截骨和外侧柱延长术不能完全矫正畸形时,即应行弹簧韧带重建术,并可将其视为三关节融合术的理想替代手术。



六、Cotton截骨术


  • Hirose和Johnson报道了16例内侧楔骨开放跖屈截骨术(Cotton截骨)治疗平足畸形的随访结果:儿童骨性愈合时间为7周,成人为12周。影像学参数显著性改善,包括距骨跖骨角、跟骨倾斜角和内侧楔骨至地面高度。


  • 并发症包括:内植物激惹、腓浅神经、腓深神经或隐神经瘤。



七、Evan截骨术


  • 尽管大多数文献报道外侧柱延长截骨术(Evan截骨)可能导致外侧不适和疼痛,但其原因并不明确。


  • 外侧柱延长潜在地造成外侧过度僵硬,并且会进一步增加足的旋后畸形。外侧柱延长术的疗效不仅在于减轻过度外翻和外展活动畸形,而且会减少距下关节的活动度。如果丢失过多足部就会过度僵硬,限制外翻从而导致外侧过度负重。


  • 若使用恰当,后足僵硬程度会明显小于关节融合术,并可保留三关节复合体的良好活动度。


  • 远端外侧柱延长会增加跟骰关节应力,但并不会增加临近关节的关节炎发生率。跟骰关节炎是外侧柱延长的并发症,但不常见,一旦发生,症状也很轻。



八、距下关节制动术


  • Vedantam报道了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78例少年儿童患者,满意度为96%。


  • Roth用螺钉植入跗骨窦行距下关节制动治疗平足患儿48例,经过5年的随访获得91.5%的优良率。


  • Zaret于2003年报道应用锥形内植物行距下关节制动治疗柔软性平足患儿23例,术后18%的患者出现跗骨窦区域疼痛。


  • 总体上看,作者们肯定了这一方法,认为距下关节制动术治疗青少年平足症的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