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教子路弹琴的正确姿势,一不小心竟流传了一个成语

 恶猪王520 2018-06-27


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对成语的词意和使用的学习,贯穿了国人接受语文教育的始终。


饶是如此,生活中还是存在不少对成语意义的曲解和误用的现象,今天我们要说的“登堂入室”,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登堂入室,也说“升堂入室”,出自《论语·先进》。





许多人都容易根据字面意思便简单地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门外进入室内,实际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登堂入室”的真正意思其实是指学问、技艺循序渐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有时也被用来比喻学问、技艺深得老师真传。


有的人可能就会问了,“登堂入室”“登堂入室”明明又在说厅堂又在说内室,怎么就和进出房间无关,反而和学问、技艺扯上关系了?


这还得从它背后的典故说起。


《论语·先进》记载,一日,孔子听到了子路的琴音,为他音乐里的肃杀之气儿感到生气,便严厉地责怪子路弹瑟不合雅颂之道、不符合他的教导。


孔子的其他弟子听见这样的批评之后,就认为孔子不喜欢子路,由此便对子路不恭敬起来。


孔子了解情况之后,知道那些弟子误解了他的话,就又对子路的琴音做了一个评价,他说,“(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要弄清孔夫子所言到底何意,就不得不先说说古代的建筑居所。





中国是出了名的礼仪之邦,“礼”不光是蕴含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还外化表现在建筑居所上。


早在周代,住宅的建筑功能就和礼制联系在了一起。“堂”和“室”都是古人房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堂”是建筑居所的主体,位于建筑的中央部分,不光平日里是主人生活起居和接待宾客的场所,在重大的日子里还用于举行祭祀婚丧活动。“室”则位于“堂”的正后方,乃是休息居住的地方,想要进入“室”,就必须穿过“堂”。





那为什么孔子说子路的琴音登堂而未入室呢?这又和孔子评价音乐好坏的标准有关。


孔子推崇符合礼仪的中正平和、节奏舒缓的雅乐,在重视艺术性的同时,还要求思想性要和艺术性和谐统一。


在孔子心中,《韶》乐“尽善尽美”,不管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极致,《武》乐“尽美矣,未能尽善”,便是因为《武》乐是鼓吹战争的音乐,在思想上还有所不足。


子路性情勇猛,琴声刚烈杀伐而欠缺平和雅静的韵味,在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方面都还有所不足。


用现在的话来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好比孔子推崇的是慢节奏的古典乐,子路弹的却是节奏激昂的摇滚。


是故,孔子认为子路的琴艺虽然小有所成,却还未至臻境,就好比从外面回来的人,已经进入了厅堂,却还没有走进内室。


后来,古人就用“登堂入室”这一由外及里的过程来引申成了学问、技艺习得渐入佳境的情况,而弃用了它的字面意思。

PS:图片来源于:unsplash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