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第二届扶阳论坛上的发言(续一)

 ZHANGKUNG 2018-06-27
我在第二届扶阳论坛上的发言(续一)邢斌附子的功效、主治和应用指征 今天首先要谈的是附子的功效、主治和应用指征。这方面的内容,在大会的论文集当中,已经写的比较详细了,我想呢,就没有必要再去念,我想简要地,把一些主要的内容和大家讲一讲。 我觉得附子的主治,它有一些是确定无疑的,是必须要用的,就是它有回阳救逆的功效,主治亡阳证;还有补火助阳的功效,主治阳虚证;有散寒的功效,主治寒邪入侵,或者是寒从中生的证候;还有呢,就是止痛的作用,对于以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起到对症治疗的目的。这些是确凿无疑的,都应当要用,或者是首选,总而言之就是选用的频率是比较高的。此外,它还有祛风、祛风湿、利水、化饮、燥湿、除痰、祛风痰、行气化瘀的功效。这个呢,在一般的中药学的教材中,或者在一般的医书当中没有提到,实际上如果翻翻古书的话,这些功效应当说也是比较确凿的。在论文集当中,我都做了说明了。比方说,燥湿的作用,附子在这方面的作用应该说也是比较确凿的,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间接的,在湿证当中,可以考虑用附子,半夏泻心汤里面虽然是没有附子的,里面是有干姜的,但是乌梅丸里面是有附子的,乌梅丸,我也经常把它用于治疗有湿,又有虚,有热又有寒这种错杂的病症,它可以起到燥湿的作用。比方说附子化瘀的作用,也是比较确凿的,在小续命汤等续命汤的类方里面,你可以把附子理解为祛风,也可以把附子理解为化瘀,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潘华信教授他就是把附子认为有化瘀的作用,他写过一篇文章叫《附桂抗瘀血论》。实际上在肝病当中,附子也有化瘀作用。在60年代的文献当中,就可以看到有人把附子作为一个向导的药,认为附子能够和其他的药物配合,起到化瘀、通络、入肝经的作用,能够治疗慢性肝病。当然,他不是把附子作用一种主药。 那么,以上这些作用,我觉得也是比较确凿的,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考虑用附子。第二方面,是附子用于真寒假热、寒热错杂、阴阳两虚、上热下寒,有引火归原的功效。今天吴荣祖老师讲课时,我问吴老师一个问题,就是吴老师一开始没有谈到阴阳两虚的问题。我觉得,这些方面的辨证,其实是比较疑难的,如果你真的能够把真寒假热辨明白了,把寒热错杂辨明白了,把阴阳两虚辨明白了,把上热下寒都辨明白了,那绝对是一个最高明的医生,因为这是最难辨别的。那么从目前我来讲,我觉得我没有达到这种水平。我觉得很有必要把古今的文献好好梳理一遍,看一看古人对于这些病是怎么看的。而从现有的研究看,我觉得还是比较的含糊,很多问题都没有讲清楚。比方说,我在论文集当中举了一个例子,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其实完全可以有两种理解:你可以说此方治疗阴盛格阳,用猪胆汁,是反佐,但是你换一个角度考虑,你可以认为猪胆汁是益阴,治疗阴阳两虚,阴阳两虚当然也可以最终亡阴亡阳,这两种认识都是讲得通的,对吧?从两种角度去分析它,考虑它都可以,到底是怎么样?《伤寒论》原文写得比较简单,如果我们能够在临床上认认真真地去观察,古代文献认认真真地去研究,一个医案一个医案地去分析,我觉得这些问题应该能够搞清楚,只是很可惜的是什么呢?很可惜的是从解放以后到现在那么多年,很多我们中医的一些基本工作,都没有好好的去做,这些其实是属于基础性的工作,并不是什么很复杂、很难的事情,但是都没有去做,相反呢,花在一些所谓的高新的实验研究上面,花了很多的精力、时间、经费,实际上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搞清楚,你搞这些实验有什么用呢?肯定是没有用的。 第三方面,是附子用于气虚证、阴虚血亏证、湿热证。它能够助补益药、清热药增效。用于气虚证增效这是肯定的,血虚阴亏证也是有用的。前面的课,吴荣祖老师也讲到的,天一生水,所以阴虚的、血虚的病人也可以用附子。那么湿热证可不可以?有的临床报道当中,也有用附子,为什么呢?从正邪对立的两方面角度去看,患者为什么会生湿热证呢?其实也有他自身亏虚的一面,只是这亏虚的一面因为我们是辨证,是根据他的症状来的,他的亏虚的一面未必非常的显著。就像上午吴老师讲到有潜隐性阳虚。他表现出来的是湿热证,也许同时也有阳虚的一面,或者是正气不足的一面。那么这个时候也可以考虑用附子,所以他可以是补益药、清热药的增效药。但是,这一条并不能说是非常确凿,在什么情况下适合,要各位在临床当中去实验。 第四方面,是关于附子用于热证,有没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这种说法呢,我看了很多文献,只有一位老先生,叫金希聪,金先生提出来,附子有双向调节作用。他并不认为附子辛温大热,他的这种说法,可以说是和所有的老中医的观点都不一致。他认为附子并不是辛温大热,附子是双向调节的,附子本身就可以治疗热证,他举了很多例子,这在我的《危症难病倚附子》这本书里面有介绍,大家可以看一下。但是这种说法,只是一家之言,到底是不是?还有待于临床去检验。 那么,我们从上述几个方面对附子的功效主治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讨论,我还想说一个什么呢,就是附子的应用指征。关于应用指征的问题,有的书会讲,附子的应用指征是什么?这个应用指征被讲得很简单。包括徐小圃,上海用附子的大家,民国时候的大家,他的儿子徐仲才,徐仲才也是用附子的大家,他总结他爸爸的资料,然后说用附子的指征是什么什么。吴佩衡老先生的临床经验,也是这样,他的学生总结,然后也写吴老应用附子的指征是什么什么。但是大家仔细去看一看,这些指征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阳虚证的表现,实际上是这么回事吗?难道附子只能治疗阳虚证吗?经过我们前面的讨论可知,附子不仅治疗阳虚证,他还可以祛风、化瘀、行气、化湿,等待,怎么能用阳虚证的表现来代替附子应用的指征呢?实际上这是缩小了附子的应用范围。所以我认为,应用的指征应该是和主治相对应的,不能够笼统地讲。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知道附子的指征是很广的,所以如果笼统地讲,根本不可能讲清楚。应该是在不同的主治之下,有不同的应用指征。那么这样子才扩大了附子的应用范围。或者说是还原了附子的应用范围。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